【三綱五常拼音(讀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綱五常近義詞】:清規戒律、三從四德 類似成語
【三綱五常反義詞】:大逆不道、離經叛道
【三綱五常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指封建的道德規范
三綱五常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三綱五常的意思解釋: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 三綱五常的故事
綱:提網的總繩,比喻事物中居主要或支配的部分。三綱:三項總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常:不變,引申為一定準則。五常:五條準則,舊時說法不一,通常指仁、義、禮、智、信。這是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元·賈仲名《蕭淑蘭情寄菩薩蠻》第二折:“先生九經皆通,無書不讀,豈不曉三綱五常之理?”亦作“五常三綱”。
- 三綱五常成語釋義: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三綱成為封建統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則在宋明以后。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這種說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于正理或無條件服從于上下關系,三綱立足于關系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份。
- 三綱五常出處:
《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 三綱五常典故:
- 三綱五常造句:
先生九經皆通,無書不讀,豈不曉三綱五常之理?(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
- 三綱五常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三綱五常成語繁體:
- 三綱五常
- 三綱五常成語正音:
- 常,不能讀作“cánɡ”。
- 三綱五常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三綱五常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三綱五常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三綱五常類似成語:
【三三五五】: 三個一群,五個一伙。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三臺五馬】: 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馬:用五匹馬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
【三回五次】: 指多次。
【三墳五典】: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 三綱五常成語接龍:
三綱五常→常年累月→月圓花好→好問則裕→裕國足民→民生國計→計日以期→期期艾艾→艾發衰容→容光煥發→發奮圖強→強食自愛→愛錢如命→命中注定→定傾扶危→危言聳聽→聽微決疑→疑信參半→半吐半露→露往霜來→來情去意→意氣洋洋→洋為中用→用寒遠寒→寒冬臘月→月章星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月古月→月墜花折→折槁振落→落花無言→言談舉止→止渴思梅→梅妻鶴子→子子孫孫→孫龐斗智→智小言大→大搖大擺→擺袖卻金→金匱石室→室邇人遠→遠垂不朽→朽木難雕→雕章琢句→句比字櫛
三綱五常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三綱五常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三綱五常讀音拼音怎么寫,三綱五常近義詞、三綱五常反義詞、三綱五常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sangangwucha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