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墳五典拼音(讀音)】:sān fén wǔ diǎn
【三墳五典近義詞】:無 類似成語
【三墳五典反義詞】:無
【三墳五典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最早的古籍
三墳五典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三墳五典的意思解釋: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皆古書名。”孔穎達疏:“孔安國《尚書序》云:‘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漢·崔瑗《東觀箴》:“洋洋東觀,古之史官,三墳五典,靡義不貫。”后漢·張衡《東京賦》:“昔常恨三墳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唐·蕭穎士《為陳正卿進續(xù)尚書表》:“故太極列三階五緯于上,圣人著三墳五典于下。”
- 三墳五典成語釋義: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
- 三墳五典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 三墳五典典故:
- 三墳五典造句:
- 1、三墳五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2、此人胸羅萬象,三墳五典,奇門遁術,各派武功俱都通曉。
- 3、函谷關令尹喜原為周代楚康王之大夫,自幼博覽三墳五典,精研河洛易數(shù),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 4、不僅僅對易經有著獨到的了解,遠古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都有著非同尋常的理解。
- 5、當此之時也,無三光五岳之名,無三皇五帝之作,無三墳五典之書,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說也。
- 6、當年,創(chuàng)漢功臣張良之八世孫張道陵生性好學,天文地理,河洛圖緯,皆極其妙;諸子百家,三墳五典,所覽無遺。
- 7、從三墳到五典,中間發(fā)生了一件極其重大的歷史事件,這就是文字的誕生。
- 8、三墳五典的作品值得珍藏。
- 9、他博學多才,精通三墳五典。
- 10、三墳五典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知識。
- 三墳五典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三墳五典成語繁體:
- 三墳五典成語正音:
- 三墳五典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三墳五典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成語
- 三墳五典常用程度:
- 三墳五典類似成語:
【三三五五】: 三個一群,五個一伙。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三臺五馬】: 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馬:用五匹馬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
【三回五次】: 指多次。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 三墳五典成語接龍:
三墳五典→典妻鬻子→子曰詩云→云消雨散→散馬休牛→牛角書生→生拽活拖→拖泥帶水→水色山光→光采奪目→目注心營→營營逐逐→逐末忘本→本末倒置→置之不顧→顧影弄姿→姿意妄為→為民請命→命詞遣意→意興盎然→然荻讀書→書不盡意→意味深長→長年三老→老馬戀棧→棧山航海→海內無雙→雙棲雙宿→宿水餐風→風塵之警→警憒覺聾→聾者之歌→歌功頌德→德薄才疏→疏財重義→義憤填胸→胸中萬卷→卷甲倍道→道傍筑室→室怒市色→色厲膽薄→薄技在身→身價百倍→倍道兼行→行古志今→今月古月
三墳五典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三墳五典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三墳五典讀音拼音怎么寫,三墳五典近義詞、三墳五典反義詞、三墳五典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sanfenwudi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