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膽拼音(讀音)】:míng mù zhāng dǎn
【明目張膽近義詞】:明火執(zhí)仗 類似成語
【明目張膽反義詞】:鬼鬼祟祟
【明目張膽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肆無忌憚
明目張膽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明目張膽的意思解釋: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后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 明目張膽的故事
張膽:放大膽量。①形容人有膽有識,勇于面對權(quán)勢者,伸張正義。《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南朝·宋·周朗《報羊希書》:“可不直議正身,輔人君之過誤;明目張膽,謀軍家之得失,拔志勇之將,薦俊正之士,此乃足下之所以報也。”《舊唐書·韋思謙傳》:“大丈夫當正色之地,必明目張膽以報國恩,終不能為碌碌之臣報妻子耳。”宋·徐鹿卿《水調(diào)歌頭·快閣上繡使蕭大著》:“廊廟補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張膽明目,傾倒?jié)h公卿。”亦作“張膽明目”。②用作貶義,形容公然作壞事,無所顧忌。《宋史·胡宏傳》:“臣下僭逆,有明目張膽顯為負逆者。”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一回:“后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明目張膽的把那活人殺死。”清·南亭亭長《中國現(xiàn)在記》第十一回:“始而這事還秘密,后來便明目張膽了。”
- 明目張膽成語釋義: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后,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后來升為監(jiān)察御史。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謙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fā)他。因為證據(jù)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diào)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 明目張膽出處: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 明目張膽典故: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后,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后來升為監(jiān)察御史。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fā)他。因為證據(jù)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diào)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里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quán),致力報效國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 明目張膽造句:
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一百三回)
- 明目張膽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明目張膽成語繁體:
- 明目張膽
- 明目張膽成語正音:
- 張,不能讀作“zhànɡ”。
- 明目張膽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明目張膽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
- 明目張膽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明目張膽類似成語:
【明目達聰】: 眼睛明亮,耳朵靈敏。形容力圖透徹了解。
【瞋目張膽】: 瞋目:瞪大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形容有膽識,敢作敢為。后形容無所顧忌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 明目張膽成語接龍:
明目張膽→膽裂魂飛→飛龍在天→天理難容→容膝之地→地獄變相→相女配夫→夫榮妻顯→顯親揚名→名下無虛→虛論高議→議不反顧→顧盼生姿→姿意妄為→為虺弗摧→摧鋒陷堅→堅甲利刃→刃迎縷解→解民倒懸→懸兵束馬→馬如流水→水楔不通→通憂共患→患難與共→共為唇齒→齒如編貝→貝闕珠宮→宮車晏駕→駕霧騰云→云夢閑情→情不可卻→卻金暮夜→夜以繼日→日月逾邁→邁古超今→今昔之感→感慨萬端→端倪可察→察今知古→古井不波→波譎云詭→詭雅異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鐵咀金→金閨玉堂
明目張膽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明目張膽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明目張膽讀音拼音怎么寫,明目張膽近義詞、明目張膽反義詞、明目張膽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mingmuzhangd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