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尸拼音(讀音)】:mǎ gé guǒ shī
【馬革裹尸近義詞】: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類似成語
【馬革裹尸反義詞】:臨陣脫逃
【馬革裹尸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馬革裹尸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馬革裹尸的意思解釋: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 馬革裹尸的故事
馬革:馬皮。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戰死沙場,無棺盛殮。一般指為正義的事業而死在戰場上。《后漢書·馬援傳》:“援請擊匈奴曰:‘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梁書·楊公則傳》:“今國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驅,方于古人,見知重矣。雖臨途疾苦,豈可xy辭事。馬革裹尸,此吾志也。”《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瑜聽罷,于床上奮然躍起曰:‘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于戰場,以馬革裹尸還,幸也,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亦作“裹尸馬革”。
- 馬革裹尸成語釋義:
馬革即馬皮。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戰死于沙場。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褒義詞。可參見三國89集,司馬懿為張郃馬革裹尸。
- 馬革裹尸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馬革裹尸典故: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里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愿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尸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后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 馬革裹尸造句:
◎ 支隊長這樣闡釋任務,定是把張敏帶到了古代邊塞詩的意境中,那沙磧、冷月、相搏的戟戈、喊風中噼啪作響的戰旗……古代軍人那種馬革裹尸的豪邁的悲愴, ◎ 這讓我很為難,也很困惑,我知道祖父這個舉動暗示著什么,盡管那時我不過是個孩子,
- 馬革裹尸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馬革裹尸成語繁體:
- 馬革裹尸成語正音:
- 革,不能讀作“ɡě”。
- 馬革裹尸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馬革裹尸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馬革裹尸常用程度:
- 馬革裹尸類似成語:
【馬革盛尸】: 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同“馬革裹尸”。
- 馬革裹尸成語接龍:
馬革裹尸→尸居余氣→氣忍聲吞→吞舟之魚→魚生空釜→釜底抽薪→薪盡火傳→傳為佳話→話中帶刺→刺上化下→下馬馮婦→婦孺皆知→知羞識廉→廉頑立懦→懦詞怪說→說一不二→二八佳人→人我是非→非意相干→干將莫邪→邪不犯正→正正之旗→旗鼓相當→當仁不讓→讓逸競勞→勞師襲遠→遠求騏驥→驥服鹽車→車量斗數→數黑論白→白黑顛倒→倒打一瓦→瓦解冰消→消息靈通→通衢廣陌→陌路相逢→逢山開路→路柳墻花→花堆錦簇→簇錦團花→花簇錦攢→攢眉苦臉→臉黃肌瘦→瘦羊博士→士死知己→己饑己溺
馬革裹尸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馬革裹尸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馬革裹尸讀音拼音怎么寫,馬革裹尸近義詞、馬革裹尸反義詞、馬革裹尸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mageguos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