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是瞻拼音(讀音)】:mǎ shǒu shì zhān
【馬首是瞻近義詞】:唯命是從、亦步亦趨 類似成語
【馬首是瞻反義詞】: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馬首是瞻成語用法】:動賓式;作狀語、謂語;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馬首是瞻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馬首是瞻的意思解釋:
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jìn)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 馬首是瞻的故事
是:指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馬首”。瞻:看。原指作戰(zhàn)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后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魏書·廣陽王傳》:“今者相與還云中,馬首是瞻,未便西邁,將士之情,莫不解體。”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此游作何期會,作何章程,愿惟命是聽,惟馬首是瞻,勝于在家窮愁也。”孫中山《心理建設(shè)(孫文學(xué)說)》第八章:“對于革命……英國則民間多表同情,而政府之對中國政策,則惟日本之馬首是瞻。”
- 馬首是瞻成語釋義:
首:頭;瞻:往前或向上看。馬首是瞻,原指作戰(zhàn)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后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 馬首是瞻出處:
《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 馬首是瞻典故: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基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釋義:“瞻”是看的意思。這則成語的本意是,作戰(zhàn)是士兵看著主將的馬頭決定行動的方向。現(xiàn)在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者樂于追隨。故事:戰(zhàn)國時,晉淖公聯(lián)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lián)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茍偃原以為十二國聯(lián)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jīng)得知聯(lián)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并不想求和。茍偃沒有辦法,只得準(zhǔn)備打仗,他向全軍將領(lǐng)發(fā)布命令說:“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fā)。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zhàn)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著奔向那里。”想不到茍偃的下軍將領(lǐng)認(rèn)為,茍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說:“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為什么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我偏要向東。”將領(lǐng)的副手說:“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于是也率領(lǐng)自己的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茍偃失去了下軍,仰天嘆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zhí)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zhàn)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他只好下令將全軍撤回去。
- 馬首是瞻造句:
他近一年半以來雖常依大帥之“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帥部將,也不會屈居人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 馬首是瞻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馬首是瞻成語繁體:
- 馬首是瞻
- 馬首是瞻成語正音:
- 瞻,不能讀作“zhàn”。
- 馬首是瞻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馬首是瞻成語結(jié)構(gòu):
- 主謂式成語
- 馬首是瞻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馬首是瞻類似成語:
【馬首欲東】: 指東歸;返回。
- 馬首是瞻成語接龍:
馬首是瞻→瞻望咨嗟→嗟來之食→食少事繁→繁文縟禮→禮無不答→答非所問→問十道百→百計千方→方領(lǐng)圓冠→冠蓋如云→云樹遙隔→隔年皇歷→歷歷在耳→耳視目聽→聽其自便→便宜行事→事必躬親→親仁善鄰→鄰女窺墻→墻高基下→下回分解→解驂推食→食藿懸鶉→鶉衣鵠面→面北眉南→南山鐵案→案牘勞形→形影相依→依丱附木→木梗之患→患得患失→失魂喪魄→魄散魂消→消息盈沖→沖昏頭腦→腦滿腸肥→肥頭胖耳→耳聞目見→見時知幾→幾次三番→番窠倒臼→臼杵之交→交口贊譽→譽滿天下→下不為例
馬首是瞻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xì)介紹了馬首是瞻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馬首是瞻讀音拼音怎么寫,馬首是瞻近義詞、馬首是瞻反義詞、馬首是瞻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mashoushizh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