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而有之拼音(讀音)】:jiān ér yǒu zhī
【兼而有之近義詞】:兼收并蓄 類似成語
【兼而有之反義詞】:半途而廢
【兼而有之成語用法】:無
兼而有之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兼而有之的意思解釋:
指同時占有或具有幾種事物。
指同時具備。《墨子·法議》:“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戰國策·秦策》:“以此與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梁書·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于為文,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君以才望,兼而有之。”
- 兼而有之成語釋義:
兼而有之(jiānéryǒuzhī)是指同時涉及幾種事物,幾個方面,也指同時占有或具有幾種事物。
- 兼而有之出處:
《墨子·法儀》:“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 兼而有之典故:
- 兼而有之造句:
在科學研究方面,基礎科學知識和應用科學知識應該兼而有之。
- 兼而有之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兼而有之成語繁體:
- 兼而有之成語正音:
- 而,不能讀作“ěr”。
- 兼而有之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兼而有之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兼而有之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兼而有之類似成語:
【久而久之】: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信而有征】: 信:確實;征:征驗,證據。可靠而且有證據。
【信而有證】: 真實而有根據。
【分而治之】: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后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取而代之】: 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古已有之】: 古代就已經有了
- 兼而有之成語接龍:
兼而有之→之死靡他→他鄉故知→知榮守辱→辱國殄民→民胞物與→與時推移→移根換葉→葉散冰離→離鄉別井→井渫不食→食少事繁→繁弦急管→管鮑之交→交口稱譽→譽不絕口→口口聲聲→聲振林木→木壞山頹→頹垣敗井→井然有條→條貫部分→分釵破鏡→鏡破釵分→分文不直→直撲無華→華不再揚→揚眉瞬目→目擩耳染→染蒼染黃→黃冠野服→服低做小→小時了了→了不長進→進善黜惡→惡淫為首→首鼠兩端→端人正士→士死知己→己饑己溺→溺心滅質→質疑問難→難弟難兄→兄弟怡怡→怡聲下氣→氣息奄奄
兼而有之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兼而有之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兼而有之讀音拼音怎么寫,兼而有之近義詞、兼而有之反義詞、兼而有之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jianeryouz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