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聾發聵拼音(讀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振聾發聵近義詞】:醍醐灌頂、震耳欲聾 類似成語
【振聾發聵反義詞】:虛情假意
【振聾發聵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振聾發聵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振聾發聵的意思解釋:
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聵:耳聾。使聾子能夠聽見聲音。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蒙振聵。”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梁昭明太子與湘東王書云:‘……未聞吟詠性情,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故為此語以曉之。”亦作“發聾振聵”、“發蒙振聵”、“振聾啟聵”。
- 振聾發聵成語釋義:
振聾發聵,成語,作謂語、定語,聵:耳聾。發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用來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語本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梁昭明太子《與湘東王書》云:‘……未聞吟詠性情,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江水”,竟同《大誥》。’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歸真》:“常思闡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覺之不倦。所恨蠢爾愚夫,自安寡昧,即欲一施其振聾發聵之方而無從。”
- 振聾發聵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 振聾發聵典故:
- 振聾發聵造句:
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振聾發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
- 振聾發聵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振聾發聵成語繁體:
- 振聾發聵
- 振聾發聵成語正音:
- 聵,不能讀作“ɡuì”。
- 振聾發聵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振聾發聵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振聾發聵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振聾發聵類似成語:
【發聾振聵】: 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振聾啟聵】: 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強大
【昭聾發聵】: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震聾發聵】: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 振聾發聵成語接龍:
振領提綱→綱挈目張→張袂成陰→陰謀詭計→計無返顧→顧而言他→他山攻錯→錯落不齊→齊心并力→力所不及→及第成名→名滿天下→下車伊始→始終若一→一語中的→的一確二→二話不說→說長道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顧→顧盼神飛→飛黃騰達→達官要人→人多勢眾→眾口相傳→傳檄而定→定亂扶衰→衰當益壯→壯發沖冠→冠屨倒施→施施而行→行遠自邇→邇安遠至→至德要道→道盡途窮→窮日之力→力盡筋疲→疲憊不堪→堪以告慰→慰情勝無→無父無君→君圣臣賢→賢賢易色→色色俱全→全軍覆滅→滅此朝食
振聾發聵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振聾發聵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振聾發聵讀音拼音怎么寫,振聾發聵近義詞、振聾發聵反義詞、振聾發聵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zhenlongfaku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