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拼音(讀音)】:yuè zǔ dài páo
【越俎代庖近義詞】:包辦代替 類似成語
【越俎代庖反義詞】:自力更生
【越俎代庖成語用法】:無
越俎代庖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越俎代庖的意思解釋: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 越俎代庖的故事
俎:古代祭禮時盛牛羊祭品的器具。庖:廚師。原指祭祀時主祭的或贊禮的人越過禮器代替廚師辦理宴席。比喻超越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宋· 陳亮《又與呂伯恭正字書》:“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測井渫不食乎?”宋·曹彥約《冒谷集·上宰執臺諫札子》:“經畫當有正官,越俎代庖,其名不正。”宋·黃n《黃勉齋文集·謝兩浙漕司送錢啟》:“自冬涉春,深愧代庖而越俎,以新易舊……”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一回:“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還他個一矢雙穿。”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既省國會越俎代庖之勞,又免地方官廳狐假虎威之弊。”亦作“代庖越俎”、“代越庖俎”。
- 越俎代庖成語釋義:
《越俎代庖》: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越俎代庖,成語,典出《莊子》,語出許由,引申為“放下自己分內的職責去幫助其他人做事”。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越俎代庖出處: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越俎代庖典故: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說中,有一位杰出的領袖叫唐堯。在唐堯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可是唐堯很謙虛,當他聽說隱士許由很有才能的時候,就想把領導權讓給許由。唐堯對許由說:“日月出來之后還不熄滅燭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來,不是太沒有意義了嗎?及時雨普降之后還去灌溉,對于潤澤禾苗不是徒勞嗎?您如果擔任領袖,一定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著這個位置還有什么意思呢?我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來治理。”,許由說:“您治理天下,已經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來代替你,不是沽名釣譽嗎?我現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虛名干什么?鷦鷯在森林里筑巢,也不過占一棵樹枝;鼴鼠喝黃河里的水,不過喝飽自己的肚皮。天下對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廚師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飯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
- 越俎代庖造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 越俎代庖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越俎代庖成語繁體:
- 越俎代庖成語正音:
- 越俎代庖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越俎代庖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越俎代庖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越俎代庖類似成語:
【越俎代皰】: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盛放牛羊等祭品的器具。庖:廚師。
【越俎代謀】: 俎:古代祭祀時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別人出謀劃策。比喻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 越俎代庖成語接龍:
越俎代庖→庖丁解牛→牛溲馬渤→渤澥桑田→田父獻曝→曝書見竹→竹清松瘦→瘦骨如柴→柴毀骨立→立人達人→人才輩出→出鬼入神→神會心融→融液貫通→通儒碩學→學如登山→山陰夜雪→雪鬢霜毛→毛羽未豐→豐筋多力→力殫財竭→竭力虔心→心悅神怡→怡聲下氣→氣吞山河→河溓海晏→晏安酖毒→毒賦剩斂→斂后疏前→前倨后恭→恭逢其盛→盛情難卻→卻老還童→童男童女→女大當嫁→嫁禍于人→人極計生→生榮亡哀→哀感頑艷→艷色絕世→世世代代→代人說項→項莊舞劍→劍戟森森→森羅萬象→象箸玉杯
越俎代庖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越俎代庖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越俎代庖讀音拼音怎么寫,越俎代庖近義詞、越俎代庖反義詞、越俎代庖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yuezudaipa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