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拼音(讀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近義詞】: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類似成語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反義詞】:無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意思解釋: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一種細長嘴的水鳥。漁人:捕魚的人。鷸和蚌互相爭持,捕魚的人得到好處。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第三者趁機得到了好處。《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趙)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 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現中興。”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這正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將家私平等分析,這千兩黃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又“大尹判幾條封皮,將一壇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轎前,抬回衙內,落得受用。眾人都認道真個倪太守許下酬謝他的,反以為理之當然,哪個敢道個不字?這正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明史·外國·占城》:“王能保境息民,則福可長享;如必驅兵苦戰,勝負不可知,而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清·肖山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云陣。”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靈》下卷:“鷸蚌相斗,要相互有損傷。”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那各省人的感情的利益,總是不能一致的,少不免自己爭競起來,這越發鷸蚌相爭,漁人獲利,外國乘勢誘脅,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無事。”亦作“鷸蚌相持”、“鷸蚌相爭”、“鷸蚌相斗”、“鷸蚌相爭,漁人獲利”、“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蚌鷸爭衡”、“漁人利得”。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釋義: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出處: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典故: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造句:
這真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將家私平等分析,這千兩黃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形式:
- 8字成語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繁體:
- 鷸蜯相持,漁人得利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正音: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類似成語: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鷸蚌相危】: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接龍: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讀音拼音怎么寫,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近義詞、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反義詞、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yubangxiangchiyurende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