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無恐拼音(讀音)】:yǒu shì wú kǒng
【有恃無恐近義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類似成語
【有恃無恐反義詞】:膽小怕事
【有恃無恐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仗勢
有恃無恐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有恃無恐的意思解釋: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 有恃無恐的故事
恃:倚仗,依靠。恐:恐怖,害怕。因有所依仗而膽大妄為,無所顧忌。原多用于褒義,現多用于貶義。《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宋·魏了翁《鶴山文集·陛辭奏定國論別人才回天怒圖民怨》:“臣愿陛下堅凝國論,而無和戰之錯陳;甄別人才,而無邪正之并用。持之以堅,斷之以果,毋為人言所怵,嗜欲所移,則臣秉鉞于外,庶乎有恃無恐。”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現在縣里有了憑據,所以他們有恃無恐。他是省里委下來的,撫臺一定幫好了他。官司打不贏,徒然討場沒趣。”
- 有恃無恐成語釋義:
解釋為,因為有所倚仗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 有恃無恐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 有恃無恐典故:
出處《左傳·俗公二十六年》春秋時,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后,他的兒子齊孝公繼承了王位。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乘人之危,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去討伐魯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著牛羊、酒食去稿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你們魯國人感到害伯了嗎?”齊孝公傲慢他說。展喜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們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卻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輕蔑他說:“你們魯國國庫空虛,老百姓家中缺糧,地里沒有莊稼,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么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廢寢忘食地治理國事,終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告誡后代的子子孫孫,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友好,大王您怎么會貿然廢棄祖先盟約,進攻我們魯國呢?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齊孝公聽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 有恃無恐造句:
我們實在還有一個更正大的理由使自己有恃而無恐。(聞一多《演講錄·民盟的性質與作風》)
- 有恃無恐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有恃無恐成語繁體:
- 有恃無恐
- 有恃無恐成語正音:
- 恃,不能讀作“chí”。
- 有恃無恐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有恃無恐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有恃無恐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有恃無恐類似成語:
【有一無二】: 指事物獨特,極難得。
【有借無還】: 指借別人東西耍賴不歸還。
【有加無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有口無心】: 嘴上說了,心里可沒那樣想。指不是有心說的。
【有名無實】: 光有空名,實際上并不是那樣。
【有增無已】: 不斷增加或不斷擴展。
- 有恃無恐成語接龍:
有恃無恐→恐后爭先→先見之明→明明赫赫→赫赫巍巍→巍巍蕩蕩→蕩析離居→居軸處中→中風狂走→走投無路→路不拾遺→遺芳余烈→烈士徇名→名同實異→異乎尋常→常勝將軍→軍不血刃→刃迎縷解→解甲休士→士死知己→己饑己溺→溺心滅質→質疑問難→難以置信→信而有征→征名責實→實蕃有徒→徒子徒孫→孫康映雪→雪飄如絮→絮果蘭因→因利乘便→便還就孤→孤注一擲→擲地賦聲→聲振林木→木壞山頹→頹垣敗壁→壁壘森嚴→嚴于律己→己溺己饑→饑不遑食→食生不化→化腐成奇→奇光異彩→彩衣娛親
有恃無恐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有恃無恐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有恃無恐讀音拼音怎么寫,有恃無恐近義詞、有恃無恐反義詞、有恃無恐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youshiwukon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