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拼音(讀音)】:yǒu bèi wú huàn
【有備無患近義詞】: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有恃無恐 類似成語
【有備無患反義詞】:措手不及、臨陣磨槍、臨渴掘井
【有備無患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有備無患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有備無患的意思解釋:
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 有備無患的故事
事先做好準備,就可免除出問題。《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三國·蜀·諸葛亮《將苑·戒備》:“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唐·李觀《吊韓(沒胡中文》:“嗚呼!有備無患,軍志也,戎人安所暴其詐?千慮一失,圣人也,韓君是以為之虜。”清·曾樸《孽海花》:“經這一番布置,使西邊有所顧忌,也可有備無患了。”
- 有備無患成語釋義:
有備無患,備,防備;患,患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 有備無患出處:
《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 有備無患典故:
出處《傳·襄公十一年》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后,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系,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么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尚書》里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愿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 有備無患造句:
季斯預戒汶上百姓,修堤蓋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濫,魯民有備無患。(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 有備無患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有備無患成語繁體:
- 有備無患
- 有備無患成語正音:
- 患,不能讀作“ɡǔ”。
- 有備無患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有備無患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有備無患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有備無患類似成語:
【有一無二】: 指事物獨特,極難得。
【有借無還】: 指借別人東西耍賴不歸還。
【有加無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有口無心】: 嘴上說了,心里可沒那樣想。指不是有心說的。
【有名無實】: 光有空名,實際上并不是那樣。
【有增無已】: 不斷增加或不斷擴展。
- 有備無患成語接龍:
有板有眼→眼疾手快→快人快事→事無常師→師出有名→名噪一時→時望所歸→歸真反樸→樸斫之材→材優干濟→濟人利物→物稀為貴→貴壯賤老→老馬戀棧→棧山航海→海沸波翻→翻江倒海→海市蜃樓→樓船簫鼓→鼓唇咋舌→舌劍唇槍→槍林彈雨→雨淋日炙→炙雞漬酒→酒醉飯飽→飽學之士→士農工商→商彝夏鼎→鼎足而立→立馬追駒→駒留空谷→谷馬礪兵→兵臨城下→下筆有神→神飛色舞→舞詞弄札→札手舞腳→腳忙手亂→亂箭攢心→心曠神飛→飛眼傳情→情文并茂→茂林修竹→竹馬之好→好色之徒→徒讬空言
有備無患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有備無患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有備無患讀音拼音怎么寫,有備無患近義詞、有備無患反義詞、有備無患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youbeiwuhu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