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拼音(讀音)】:yǎn ěr dào líng
【掩耳盜鈴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類似成語
【掩耳盜鈴反義詞】:開誠布公
【掩耳盜鈴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掩耳盜鈴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掩耳盜鈴的意思解釋: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掩耳盜鈴的故事
掩:捂。盜:偷。捂起耳朵去偷盜鈴鐺。比喻蠢人自己欺騙自己的掩飾行為。《呂氏春秋·不茍論·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遽](掩)其耳。”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紅樓夢》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亦作“掩耳盜鐘”、“塞耳盜鐘”、“塞耳偷鈴”、“竊竊掩耳”、“掩耳偷鐘”。
- 掩耳盜鈴成語釋義:
掩耳盜鈴:原為掩耳盜鐘。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出處:《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 掩耳盜鈴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 掩耳盜鈴典故: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掩耳盜鈴造句:
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盜鈴的笨拙的把戲。(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 掩耳盜鈴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掩耳盜鈴成語繁體:
- 掩耳盜鈴
- 掩耳盜鈴成語正音:
- 耳,不能讀作“ér”。
- 掩耳盜鈴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掩耳盜鈴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掩耳盜鈴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掩耳盜鈴類似成語:
【塞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塞耳盜鐘】: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塞耳盜鍾】: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盜鍾”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魏書·尒朱榮傳》:“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鍾。”
【掩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掩耳盜鐘”。
【掩耳盜鐘】: 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掩耳盜鍾】: 見“ 掩耳盜鐘 ”。
- 掩耳盜鈴成語接龍:
掩惡揚善→善善惡惡→惡居下流→流光瞬息→息息相通→通權達理→理直氣壯→壯志未酬→酬功給效→效死勿去→去粗取精→精誠團結→結不解緣→緣情體物→物至則反→反復無常→常年累月→月白風清→清風峻節→節上生枝→枝繁葉茂→茂林修竹→竹籬茅舍→舍生存義→義膽忠肝→肝心若裂→裂石流云→云蒸龍變→變徵之聲→聲氣相投→投桃之報→報效萬一→一片宮商→商彝周鼎→鼎鐺有耳→耳聞目睹→睹著知微→微言大義→義漿仁粟→粟紅貫朽→朽戈鈍甲→甲第連天→天兵天將→將奪固與→與虎謀皮→皮破肉爛
掩耳盜鈴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掩耳盜鈴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掩耳盜鈴讀音拼音怎么寫,掩耳盜鈴近義詞、掩耳盜鈴反義詞、掩耳盜鈴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yanerdaol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