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來拼音(讀音)】:xìn shǒu niān lái
【信手拈來近義詞】:順手牽羊、垂手可得 類似成語
【信手拈來反義詞】:大海撈針、來之不易
【信手拈來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寫作等
信手拈來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信手拈來的意思解釋:
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
信手;隨手。拈:用指頭捏取東西。隨手拿來。①原指應用自如,毫不費力。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隨州大洪山報恩禪師》:“昔日德山臨濟信手拈來,便能坐斷十方,壁立千仞,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又《長安天寧大用齊璉禪師》:“若到恁么田地,始可隨機受用,信手拈來,妙應無方。”②后多以形容創作時掌握的詞語、素材極其豐富,不必多加思索就寫出來了。宋·蘇軾《蘇東坡集·次韻孔毅甫古人句見贈五首(其三)》:“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宋·韓駒《贈趙伯魚》:“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宋·嚴羽《滄浪詩話》:“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即識羞愧,始一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宋·陸游《劍南詩稿·二·秋風亭拜寇萊公遺像二首(其二)》:“巴東詩句澶州策,信手拈來盡可驚。”明·張岱《答袁籜庵》:“信手拈來,自亦不覺其熟滑耳。”《清朝野史大觀·十卷·江令笑判》:“婺源江峰青先生宰嘉善時,所有判狀,往往雜以諧,信手拈來,都成妙諦。”亦作“隨手拈來”、“信手拈得”、“信手拈出”。
- 信手拈來成語釋義:
- 信手拈來出處:
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 信手拈來典故:
- 信手拈來造句:
惹一番信手拈來斧痕。(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 信手拈來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信手拈來成語繁體:
- 信手拈來
- 信手拈來成語正音:
- 拈,不能讀作“zhān”。
- 信手拈來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信手拈來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信手拈來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信手拈來類似成語:
【信使往來】: 信使:傳遞消息或承擔使命的使者。使者來來往往
【信手涂鴉】: 信:聽憑,隨意;信手:隨意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
【手到拈來】: 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 信手拈來成語接龍:
信手拈來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信手拈來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信手拈來讀音拼音怎么寫,信手拈來近義詞、信手拈來反義詞、信手拈來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xinshounianl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