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拼音(讀音)】:xìn kǒu cí huáng
【信口雌黃近義詞】:胡說八道、信口開河 類似成語
【信口雌黃反義詞】:信而有征、言之鑿鑿
【信口雌黃成語用法】:無
信口雌黃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信口雌黃的意思解釋:
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涂抹后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 信口雌黃的故事
信口:隨意開口。雌黃:礦物名,即雞冠石,黃褐色,可作顏料。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改。因把胡亂竄改叫做“雌黃”。隨口亂說,錯了就立即改過來。形容毫無根據地亂發議論,胡說八道。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館閣新書凈本有誤書處,以雌黃涂之……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明史·馬孟禎傳》:“(孟禎言)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清·張云t《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十九回:“雌黃黑白,旁若無人……大小官員,無不側目。”魯迅《致李秉中》:“近常從事于翻譯,間有短評,涉及時事,而信口雌黃,頗招悔尤。”老舍《有關〈西望長安〉的兩封信》:“諷刺是要夸大的,但不能無中生有,信口雌黃。”巴金《“最后的時刻”》:“他們胡說什么‘老右派’,‘黑大炮’,‘不會打仗’,這真是一派胡言,信口雌黃。”亦作“口中雌黃”、“雌黃黑白”、“雌黃信口”。
- 信口雌黃成語釋義:
成語“信口雌黃”(xìnkǒucíhuáng)的意思是指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或妄作評論。
- 信口雌黃出處:
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 信口雌黃典故:
王衍是東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于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
- 信口雌黃造句:
如果孫俊英按事實講也沒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黃,憑空捏造,極盡誣蔑挑撥之能事。(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 信口雌黃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信口雌黃成語繁體:
- 信口雌黃成語正音:
- 雌,不能讀作“chí”。
- 信口雌黃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信口雌黃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信口雌黃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信口雌黃類似成語:
【信口開合】: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信口開呵】: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同“信口開合”。
【信口開喝】: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同“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信口胡言】: 隨口亂說。指毫無根據、不負責任地瞎說。
【信口胡謅】: 信口:隨便開口。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比喻不負責任隨口亂說
- 信口雌黃成語接龍:
信口雌黃→黃金時代→代代相傳→傳經送寶→寶刀未老→老鶴乘軒→軒鶴冠猴→猴年馬月→月夜花朝→朝生暮死→死不悔改→改弦易轍→轍亂旂靡→靡然順風→風雨對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粟尺布→布天蓋地→地丑德齊→齊人攫金→金碧輝映→映雪讀書→書不盡意→意廣才疏→疏財重義→義不容辭→辭金蹈海→海市蜃樓→樓閣亭臺→臺閣生風→風雪交加→加油添醋→醋海翻波→波羅奢花→花街柳巷→巷尾街頭→頭破血出→出一頭地→地動山摧→摧蘭折玉→玉潤珠圓→圓木警枕→枕戈坐甲→甲冠天下
信口雌黃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信口雌黃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信口雌黃讀音拼音怎么寫,信口雌黃近義詞、信口雌黃反義詞、信口雌黃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xinkoucihua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