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高采烈拼音(讀音)】:xìng gāo cǎi liè
【興高采烈近義詞】:歡天喜地、喜氣洋洋 類似成語
【興高采烈反義詞】:無精打彩、悶悶不樂
【興高采烈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高興
興高采烈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興高采烈的意思解釋: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 興高采烈的故事
①原指詩文志趣高尚,文采濃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②后用以形容人的興致很高,情緒熱烈。清·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南園感事詩序》:“前后在事諸子,暇輒為詩鐘之會……與會者皆興高采烈,興以為此樂不減古人。”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莊)侖樵談今說古,興高采烈。”又第三十四回:“唐先生方站在臺上,興高采烈,指天劃地的在那里開始他的雄辯。”魯迅《阿Q正傳》:“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曹禺《日出》第二幕:“她總是興高采烈地笑。”阿英《新年試筆》第二章:“‘守歲’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幾種。一種是興高采烈的賭博,熬過———也可說是暫時忘卻———那茫茫的長夜,等待著新的光明。”郭沫若《文學革命之回顧》:“一般投機的文學家或者操觚家正在旁若無人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由本陣營內起了一支異軍,要嚴正本陣營的部曲,于是群議嘩然,而創造社的幾位分子便成了異端。”
- 興高采烈成語釋義: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例句](1)從靶場回來的路上;大伙~地談論著打靶比賽的情況。(2)孩子們身穿節日盛裝;~地去參加國慶游園活動。
- 興高采烈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興高采烈典故:
出處劉勰《文心雕龍》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稽康一生寫了不少詩和論文。他在詩中曾一再提到環境的險惡。“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生的極為貪婪的變態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 興高采烈造句:
阿二忽然對于曾滄海的威嚇全沒怕懼,反而興高采烈的說起來了。(茅盾《子夜》四)
- 興高采烈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興高采烈成語繁體:
- 興高採烈
- 興高采烈成語正音:
- 興,不能讀作“xīnɡ”。
- 興高采烈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興高采烈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興高采烈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興高采烈類似成語:
【興高彩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同“興高采烈”。
- 興高采烈成語接龍:
興廢繼絕→絕妙好詞→詞不逮理→理不忘亂→亂作胡為→為國為民→民保于信→信筆涂鴉→鴉雀無聲→聲色犬馬→馬遲枚疾→疾首蹙額→額手相慶→慶吊不行→行不逾方→方鑿圓枘→枘鑿方圓→圓首方足→足食足兵→兵貴神速→速戰速決→決不待時→時不我與→與世隔絕→絕圣棄智→智勇兼全→全軍覆沒→沒精打采→采薪之患→患難夫妻→妻兒老小→小異大同→同心僇力→力挽狂瀾→瀾倒波隨→隨聲吠影→影只形孤→孤陋寡聞→聞名喪膽→膽大心粗→粗株大葉→葉瘦花殘→殘編斷簡→簡捷了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
興高采烈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興高采烈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興高采烈讀音拼音怎么寫,興高采烈近義詞、興高采烈反義詞、興高采烈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xinggaocaili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