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拼音(讀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小時了了近義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類似成語
【小時了了反義詞】:大家閨秀
【小時了了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小時了了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小時了了的意思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作為。 >> 小時了了的故事
- 小時了了成語釋義:
- 小時了了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小時了了典故: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于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余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通報后,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于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后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后,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后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里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后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后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 小時了了造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小時了了大時佳,五歲孩童已足夸;計縛劇盜如反掌,直到天子送還家。”
- 小時了了成語形式:
- ABCC式的成語
- 小時了了成語繁體:
- 小時了了成語正音:
- 小時了了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小時了了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小時了了常用程度:
- 小時了了類似成語:
【不甚了了】: 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了:聰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聰明懂事,長大后不一定成才。
【恩怨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與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報恩,有怨報怨
- 小時了了成語接龍:
小時了了→了然于胸→胸有成算→算無遺策→策無遺算→算沙摶空→空拳白手→手忙腳亂→亂世兇年→年深歲久→久慣牢成→成事不說→說東道西→西鄰責言→言和意順→順時施宜→宜喜宜嗔→嗔目切齒→齒劍如歸→歸真反樸→樸素無華→華冠麗服→服低做小→小人得志→志滿氣得→得尺得寸→寸鐵殺人→人跡罕至→至誠高節→節衣素食→食饑息勞→勞燕分飛→飛土逐肉→肉顫心驚→驚濤巨浪→浪蝶游蜂→蜂蠆起懷→懷丸操彈→彈丸脫手→手下留情→情同骨肉→肉袒牽羊→羊續懸魚→魚驚鳥散→散言碎語→語重情深
小時了了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小時了了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小時了了讀音拼音怎么寫,小時了了近義詞、小時了了反義詞、小時了了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xiaoshiliaoli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