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至拼音(讀音)】:wú suǒ bù zhì
【無所不至近義詞】:無所不為 類似成語
【無所不至反義詞】:無惡不作
【無所不至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貶義
無所不至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無所不至的意思解釋: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壞事都做絕了。
①沒有達(dá)不到的地方。指人或事物所到之處范圍廣。《史記·貨殖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卷:“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轉(zhuǎn)轂以百數(shù),賈郡國,無所不至。”后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序》:“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唐·陳子昂《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始年十八,投筆從戎,西逾流沙,東絕滄海,南征北戰(zhàn),無所不至。”②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無所不用其極(貶意)。《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禮記·大學(xué)》:“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③應(yīng)做到的都做到了。形容周到、完備。《三國志·何夔傳》十二卷:“比及三年,民安基業(yè),然后齊之以法,則無所不至矣。”宋·袁采《袁氏世范·一·睦親·人不可不孝》:“父母于其子?jì)肴嬷畷r(shí),愛念尤厚,撫育無所不至。”宋·李綱《論荀D》:“昔者裴樞相唐,而附朱全忠,知全忠之必篡唐也,為之謀策無所不至。”
- 無所不至成語釋義:
無所不至,漢語成語。拼音:wúsuǒbùzhì至:到。沒有達(dá)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
- 無所不至出處:
《論語·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 無所不至典故:
- 無所不至造句:
夜間絮絮叨叨,你問我答,凡街坊穢褻之談,無所不至。(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 無所不至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無所不至成語繁體:
- 無所不至
- 無所不至成語正音:
- 不,不能讀作“bú”。
- 無所不至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無所不至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成語
- 無所不至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無所不至類似成語:
【何所不為】: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為。
【何所不有】: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無一不知】: 沒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識豐富。
【無事不登三寶殿】: 比喻沒事不上門。
【無大不大】: 指極大。
- 無所不至成語接龍:
無所不至→至德要道→道盡涂窮→窮年沒世→世風(fēng)日下→下筆成章→章決句斷→斷齏畫粥→粥粥無能→能屈能伸→伸冤理枉→枉費(fèi)心計(jì)→計(jì)窮勢蹙→蹙蹙靡騁→騁耆奔欲→欲速不達(dá)→達(dá)官知命→命若懸絲→絲恩發(fā)怨→怨家債主→主文譎諫→諫爭如流→流言飛文→文章鉅公→公明正大→大風(fēng)大浪→浪子宰相→相安無事→事在蕭墻→墻高基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骨仙風(fēng)→風(fēng)樹之悲→悲聲載道→道聽途說→說今道古→古稀之年→年谷不登→登高自卑→卑己自牧→牧豕聽經(jīng)→經(jīng)明行修→修真養(yǎng)性→性命交關(guān)→關(guān)門打狗
無所不至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xì)介紹了無所不至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無所不至讀音拼音怎么寫,無所不至近義詞、無所不至反義詞、無所不至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usuobuzh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