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發吐哺拼音(讀音)】:wò fā tǔ bǔ
【握發吐哺近義詞】:揮沐吐餐、吐哺握發 類似成語
【握發吐哺反義詞】:無
【握發吐哺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握發吐哺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握發吐哺的意思解釋:
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切求才。 >> 握發吐哺的故事
哺:咀嚼著的食物。意謂周公旦勤于接待來客,洗發時多次握著頭發停下來不洗,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后因以“握發吐哺”指殷勤待士。《宋書·張暢傳》:“孝伯曰:‘周公握發吐哺,二王何獨貴遠?’暢曰:‘握發吐餐,本施中國耳。’”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陛下握發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言無大小,皆務招延,固不可復有僭逆之嫌、甘辛之忌也。”南朝·宋·何承天《宋鼓吹鐃歌·思悲公篇》:“萬國康,猶弗已,握發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繼殷周。”唐·韓愈《后二十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亦作“握發吐餐”、“吐哺握發”。
- 握發吐哺成語釋義:
“握發吐哺”,就是從“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簡化而來。意思是,洗一次頭,要三次握住頭發,中止洗頭來接待士人。吃一頓飯,要三次把食物吐出來,來回答士人的問題。《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后以“握發吐哺”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切求才。
- 握發吐哺出處: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
- 握發吐哺典故:
- 握發吐哺造句:
- 1、唯有從思想上重視人才,求賢若渴,握發吐哺,才能夠引來“鳳凰”,營造百舸爭流的可喜景象,我們的事業才會充滿希望,孕育不竭動力。
- 2、為什么?因為曹操握發吐哺、兼聽廣納,袁紹卻拒諫飾非、不納忠言。
- 3、究其根源,主要還是缺乏“周公握發吐哺”的真心誠意,缺少對人才心愿和需求的了解,缺乏對各類人才實況的把握。
- 4、周公“握發吐哺”、劉備“三顧茅廬”、曹操赤腳迎許攸的故事,無不體現他們的真心與真誠。
- 握發吐哺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握發吐哺成語繁體:
- 握發吐哺成語正音:
- 握發吐哺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握發吐哺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握發吐哺常用程度:
- 握發吐哺類似成語:
【周公吐哺】: 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啜食吐哺】: 輟:中止,停止。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握發吐飧】: 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同“握發吐哺”。
【握發吐餐】: 握發:握著頭發;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
【握沐吐飱】: 猶言握發吐哺。《新唐書·張玄素傳》:“ 周公 資聖人,而握沐吐飱,下白屋,況下 周公 之人哉!”亦省作“ 握沐 ”。 明 胡應麟 《詩藪·國朝下》:“自 北地 、 濟南 以峻峭遇物,古人握沐之風,幾於永絶。”
【握沐吐餐】: 沐:洗頭發;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 握發吐哺成語接龍:
握發吐哺→哺糟歠醨
握發吐哺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握發吐哺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握發吐哺讀音拼音怎么寫,握發吐哺近義詞、握發吐哺反義詞、握發吐哺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ofatu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