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武略拼音(讀音)】:wén tāo wǔ lüè
【文韜武略近義詞】:文武雙全 類似成語
【文韜武略反義詞】:聞風(fēng)而起
【文韜武略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文韜武略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文韜武略的意思解釋: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nèi)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韜:指古代兵書《六韜》。略:指古代兵書《三略》。后稱用兵的計謀叫韜略。泛指政治、軍事上的計謀。多指用兵的計謀。元·李文蔚《蔣神靈應(yīng)》楔子:“威鎮(zhèn)家?guī)退暮G澹捻w武略顯英雄。全憑智勇安天下,統(tǒng)領(lǐng)雄師百萬兵。”《水滸傳》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wǎng)天羅?”亦作“文韜武韜”。
- 文韜武略成語釋義:
文韜武略,文,天地萬物的信息產(chǎn)生出來的現(xiàn)象、紋路、軌跡等;韜,皮革做成的刀、劍的套子;武,消停戰(zhàn)事;略,舉其要而用其精、用功少。合起來的意思是,以天地萬物的信息規(guī)律做外形(意識的形態(tài))以作保護、以最精要的方式來操作,是為文武雙全、大智大勇也!
- 文韜武略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wǎng)天羅?”
- 文韜武略典故:
- 文韜武略造句:
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wǎng)天羅。(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
- 文韜武略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文韜武略成語繁體:
- 文韜武畧
- 文韜武略成語正音:
- 文韜武略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文韜武略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
- 文韜武略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文韜武略類似成語:
【六韜三略】: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后泛指兵書、兵法。
【文東武西】: 漢初叔孫通定的朝儀,文官位東,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員的排列位次
【文修武偃】: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文修武備】: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guī),已符合標準。備:準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文婪武嬉】: 指文武官員習(xí)于安逸,貪婪成性。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 文韜武略成語接龍:
文韜武略→略識之無→無私之光→光輝燦爛→爛漫天真→真?zhèn)文妗嫒魬液印忧迳瑛Q→鳴琴而治→治國安邦→邦家之光→光焰萬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種薄收→收成棄敗→敗俗傷化→化及豚魚→魚死網(wǎng)破→破琴絕弦→弦外之響→響徹云宵→宵旰憂勤→勤能補拙→拙嘴笨舌→舌鋒如火→火燒眉毛→毛舉細故→故步自封→封胡遏末→末路之難→難分難舍→舍我其誰→誰是誰非→非此即彼→彼倡此和→和氣致祥→祥風(fēng)時雨→雨露之恩→恩若再生→生肉枯骨→骨瘦形銷→銷毀骨立→立身揚名
文韜武略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文韜武略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文韜武略讀音拼音怎么寫,文韜武略近義詞、文韜武略反義詞、文韜武略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entaowul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