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一簣拼音(讀音)】:wèi chéng yī kuì
【未成一簣近義詞】:功虧一簣 類似成語
【未成一簣反義詞】:罪大惡極
【未成一簣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功敗垂成
未成一簣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未成一簣的意思解釋:
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
- 未成一簣成語釋義:
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于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
- 未成一簣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 未成一簣典故:
- 未成一簣造句:
無
- 未成一簣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未成一簣成語繁體:
- 未成一簣成語正音:
- 未成一簣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未成一簣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未成一簣常用程度:
- 未成一簣類似成語:
【一成一旅】: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九仞一簣】: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略語。比喻功敗垂成。
【虧于一簣】: 虧:缺,欠;簣:裝土的竹筐。積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而未能成功
【功虧一簣】: 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山虧一簣】: 比喻功敗垂成。
【打成一片】: 形容感情融洽,成為一體。
- 未成一簣成語接龍:
未卜先知→知己知彼→彼倡此和→和衷共濟→濟弱鋤強→強弩之末→末大必折→折矩周規→規重矩迭→迭矩重規→規賢矩圣→圣君賢相→相親相愛→愛毛反裘→裘馬聲色→色若死灰→灰身粉骨→骨化形銷→銷神流志→志驕意滿→滿腹狐疑→疑神見鬼→鬼瞰高明→明揚仄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消云散→散陣投巢→巢林一枝→枝布葉分→分而治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錯→錯節盤根→根椽片瓦→瓦查尿溺→溺心滅質→質而不野→野鶴閑云→云泥殊路→路柳墻花→花枝招展→展腳伸腰→腰纏萬貫→貫斗雙龍→龍驤虎嘯
未成一簣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未成一簣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未成一簣讀音拼音怎么寫,未成一簣近義詞、未成一簣反義詞、未成一簣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eichengyik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