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拼音(讀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韋編三絕近義詞】:三絕韋編 類似成語
【韋編三絕反義詞】:安分守己
【韋編三絕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韋編三絕的意思解釋: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 韋編三絕的故事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聯起來叫做“韋編”。三:指多次。絕:斷。原指孔子晚年反復研讀《周易》,以致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后泛指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晉·葛洪《抱樸子·祛惑》:“昔有古強者自言,孔子勸我讀《易》,云:此良書也,丘竊好之,韋編三絕,鐵撾三折,今乃大悟!”唐·楊炯《中書令汾陽公薛振行狀》:“在邛都十余載,沉研《易》象,韋編三絕,賦詩縱酒,以樂當年。”宋·王讜《唐語林·文學》:“劉禹錫曰:‘韋編三絕,所以明未會者多于解也。’”
- 韋編三絕成語釋義: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 韋編三絕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 韋編三絕典故: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 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 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 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 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 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 韋編三絕造句:
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
- 韋編三絕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韋編三絕成語繁體:
- 韋編三絕成語正音:
- 韋編三絕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韋編三絕成語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韋編三絕常用程度:
- 韋編三絕類似成語:
【一獻三售】: 指人臣過蒙寵幸。同“一獻三酬”。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三余讀書】: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讀書。
【三冬二夏】: 猶言三兩年。
【三十三天】: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 韋編三絕成語接龍:
韋編三絕→絕少分甘→甘苦與共→共枝別干→干巴利落→落葉知秋→秋月春風→風起云蒸→蒸蒸日進→進退亡據→據鞍讀書→書聲瑯瑯→瑯嬛福地→地曠人稀→稀奇古怪→怪聲怪氣→氣吞牛斗→斗量車載→載一抱素→素絲羔羊→羊狠狼貪→貪吃懶做→做小伏低→低唱淺酌→酌古御今→今生今世→世代書香→香輪寶騎→騎者善墮→墮溷飄茵→茵席之臣→臣門如市→市井之徒→徒負虛名→名垂萬古→古是今非→非昔是今→今來古往→往返徒勞→勞形苦心→心粗氣浮→浮名虛利→利惹名牽→牽五掛四→四方八面→面如死灰
韋編三絕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韋編三絕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韋編三絕讀音拼音怎么寫,韋編三絕近義詞、韋編三絕反義詞、韋編三絕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eibiansanj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