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拼音(讀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亡羊補牢近義詞】:知錯就改 類似成語
【亡羊補牢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亡羊補牢成語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亡羊補牢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亡羊補牢的意思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亡羊補牢的故事
亡:丟失。牢:牲畜圈。丟失了羊,補好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補救,以避免再有損失。《戰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宋·陸游《秋興十二首》:“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又《六言雜興九首》:“失馬詎知非福?亡羊不妨補牢。”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徐州》:“要之是舉必當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牢矣。”梁啟超《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及今早圖,亦萬國以更新之端,作十年保太平之約,亡羊補牢,未為遲也。”陳淵《默堂集·奉陪龜山先生觀修城》:“尊俎折沖今可恃,補牢端為念亡羊。”清·畢沅《春仲東行安會道中感時述事寄蘭州當事諸公五首(其四)》:“盡心臣下責,惜命上天慈,牢補羊亡后,經營莫更遲。”
- 亡羊補牢成語釋義:
亡羊補牢:羊逃跑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亡羊補牢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亡羊補牢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 亡羊補牢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 亡羊補牢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亡羊補牢成語繁體:
- 亡羊補牢
- 亡羊補牢成語正音:
- 亡,不能讀作“wànɡ”。
- 亡羊補牢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亡羊補牢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亡羊補牢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亡羊補牢類似成語:
【亡羊之嘆】: 亡:丟失。嘆:嘆息。為丟失了羊而嘆息。比喻探索學問,徘徊歧路,結果一無所得,空留遺憾。亦作“亡羊歧路”。
【亡羊得牛】: 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顧犬補牢】: 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宜及時設法補救。
- 亡羊補牢成語接龍:
亡羊補牢→牢什古子→子夏懸鶉→鶉衣百結→結草銜環→環肥燕瘦→瘦骨零丁→丁一確二→二缶鍾惑→惑世誣民→民怨沸騰→騰空而起→起早睡晚→晚節不保→保泰持盈→盈則必虧→虧心短行→行者讓路→路不拾遺→遺編墜簡→簡要不煩→煩言碎辭→辭不達義→義正辭嚴→嚴陣以待→待人接物→物至則反→反風滅火→火急火燎→燎發摧枯→枯木朽株→株連蔓引→引短推長→長命富貴→貴不可言→言笑晏晏→晏然自若→若存若亡→亡國破家→家成業就→就地取材→材高知深→深惡痛絕→絕甘分少→少私寡欲→欲速不達
亡羊補牢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亡羊補牢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亡羊補牢讀音拼音怎么寫,亡羊補牢近義詞、亡羊補牢反義詞、亡羊補牢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angyangbul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