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拼音(讀音)】:wàng méi zhǐ kě
【望梅止渴近義詞】:畫餅充饑 類似成語
【望梅止渴反義詞】:名副其實
【望梅止渴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望梅止渴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望梅止渴的意思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向遠處看。遠遠看到了酸梅就解了渴。比喻借空想來寬慰自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上·仙都觀》:“今日熱甚,聊為一談,望梅尚可止渴,聞此當酒然也。”《水滸》第五十一回:“雷橫道:‘我賞你三五兩銀子,也不打緊,卻恨今日忘記帶來。’白秀英道:‘官人今日眼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亦作“望梅消渴”、“說梅止渴”、“止渴望梅”。
- 望梅止渴成語釋義: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來源〗該成語源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望梅止渴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望梅止渴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 望梅止渴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 望梅止渴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望梅止渴成語繁體:
- 朢楳止渴
- 望梅止渴成語正音:
- 望梅止渴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望梅止渴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望梅止渴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望梅止渴類似成語:
【望梅消渴】: 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梅閣老】: 比喻徒有虛名之官。
【說梅止渴】: 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飲鴆止渴】: 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
- 望梅止渴成語接龍:
望梅止渴→渴者易飲→飲恨而終→終身大事→事無常師→師出無名→名重一時→時易世變→變古亂常→常勝將軍→軍臨城下→下阪走丸→丸泥封關→關門打狗→狗偷鼠竊→竊玉偷香→香輪寶騎→騎驢覓驢→驢前馬后→后會無期→期頤之壽→壽陵失步→步步蓮花→花遮柳隱→隱忍不言→言無不盡→盡歡而散→散帶衡門→門不停賓→賓入如歸→歸正守丘→丘山之功→功若丘山→山包海容→容頭過身→身無立錐→錐刀之利→利己損人→人神同嫉→嫉賢妒能→能上能下→下里巴人→人面狗心→心領意會→會少離多→多愁善病
望梅止渴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望梅止渴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望梅止渴讀音拼音怎么寫,望梅止渴近義詞、望梅止渴反義詞、望梅止渴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wangmeizhi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