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拼音(讀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痛定思痛近義詞】:痛不欲生、悲痛欲絕 類似成語
【痛定思痛反義詞】:悠然自得
【痛定思痛成語用法】:無
痛定思痛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痛定思痛的意思解釋: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后,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 痛定思痛的故事
悲痛的心情平靜之后,回想當時的痛苦。后指遭受的痛苦在心靈上留下極深的創傷,待平靜之后,追思當時所受的痛苦,倍加傷心。唐·韓愈《昌黎集·與李翱書》第十六卷:“仆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于人以度時月,當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宋·文天祥《文山全集·指南錄后序》第十三卷:“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痛定思痛成語釋義:
痛定思痛是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當時的痛苦。
- 痛定思痛出處:
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痛定思痛典故: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為解朝廷燃眉之急,文天祥毅然辭去右丞相的職務,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元營談判,并伺機窺察軍情。到元營后,文天祥慷慨陳辭,痛斥了元軍南侵的罪行。元軍統帥伯顏被其才華折服,企圖勸他歸順元朝,但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
不久,元軍強迫文天祥跟隨賈余慶一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文天祥本欲以死明志,但想到國恨家仇,就忍辱負重跟隨賈余慶一同前往。船到京口(今江蘇鎮江)時,文天祥趁人不備,乘上一條小船逃走,碾轉來到了真州(今江蘇儀征)。他把敵人的軍情虛實告訴了真州守將苗再成,又寫信給淮東、淮西兩位邊帥,約他們聯合行動,驅逐元軍。不料,駐守揚州的淮東邊帥李庭芝以為文天祥已投降元軍,這回是來代敵人騙取揚州城的,就下令逮捕他。文天祥百口莫辯,只得出城,從此改名換姓,死里逃生,一路渡海南下,來到福州。
逃亡路上,文天祥寫下了許多愛國詩篇,后來匯集成《指南錄》。他在《指南錄后序》中嘆道:“生與死是像晝夜轉移一樣平淡的事。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艱難險惡的處境反復錯雜出現,不是人世間所能忍受得了的事情。痛苦的事情過了之后,再回想起當世的痛苦,這種痛又是多么深刻?。 ?/p>
- 痛定思痛造句:
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ㄋ巍の奶煜椤吨改箱浐笮颉罚?/p>
- 痛定思痛成語形式:
- ABCA式的成語
- 痛定思痛成語繁體:
- 痛定思痛成語正音:
- 思,不能讀作“shī”。
- 痛定思痛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痛定思痛成語結構:
- 復雜式成語
- 痛定思痛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痛定思痛類似成語:
【為所欲為】: 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為虺弗摧】: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弱敵不除,必有后患。
【舉不勝舉】: 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之死不渝】: 至死不變。形容忠貞不二。同“之死靡它”。
【親上成親】: 指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仁者能仁】: 舊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
- 痛定思痛成語接龍:
痛定思痛→痛下針砭→砭庸針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間→間不容瞬→瞬息千變→變古易?!賹④姟娏钊缟健焦馆d→載沉載浮→浮一大白→白發紅顏→顏精柳骨→骨瘦如柴→柴毀滅性→性命交關→關門落閂→閂門閉戶→戶告人曉→曉以大義→義不取容→容膝之地→地平天成→成名成家→家徒四壁→壁壘森嚴→嚴家餓隸→隸首之學→學非所用→用之不竭→竭智盡忠→忠驅義感→感激不盡→盡誠竭節→節外生枝→枝詞蔓語→語焉不詳→詳星拜斗→斗升之水→水土不服→服牛乘馬→馬牛其風→風華絕代→代為說項
痛定思痛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痛定思痛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痛定思痛讀音拼音怎么寫,痛定思痛近義詞、痛定思痛反義詞、痛定思痛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tongdingsit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