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拼音(讀音)】:tiān zhēn làn màn
【天真爛漫近義詞】:天真無邪、活潑可愛 類似成語
【天真爛漫反義詞】:老成持重
【天真爛漫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兒童等
天真爛漫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天真爛漫的意思解釋:
天真:指心地單純,沒有做作和虛偽;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 天真爛漫的故事
天真:心地單純,不虛偽做作。爛漫:坦率自然。原指不矯飾,不做作,純任自然,后世多用來形容兒童心地單純,性情直率。宋·岳珂《室真齋法書贊》第五卷:“予按長史以草圣得名,蓋其天真爛漫,妙入神品。”元· 夏文彥《圖繪寶鑒·董源》第三卷:“善畫山水,樹石幽潤,峰巒清深,得山水之神氣,天真爛漫,意趣高古。”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引龔開《高馬小兒圖詩》:“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裝無不宜。”
- 天真爛漫成語釋義:
天真”指單純;“爛漫”即自然意思,這則成語常用來指人心地單純,坦率自然,也用來比喻青少年或兒童心地單純善良。
- 天真爛漫出處:
宋·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裳無不宜。”
- 天真爛漫典故:
出處:元·夏文彥《圖繪寶鑒·五·鄭思肖》工畫墨蘭,嘗自畫一卷,長大會,高可五寸許。天真爛漫,超出物表。釋義:“天真”指單純;“爛漫”自然的意思,這則成語常用來指人心地單純,坦率自然。也用來比喻青少年或兒童心地單純善良。故事:南宋末年,有位姓鄭的畫家曾以太學生的資格,參加博學詞科考試。后來北方蒙古貴族南侵,他向朝廷上書主張抵抗,但未被采納。南宋滅亡后,他改名為“思肖”。原來,宋朝是趙姓打的天下,“肖”是趙的偏旁。畫家表示自己永遠思念南宋,并隱居在蘇州的一所寺廟里。鄭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掛了一塊大臉,匾上是他親筆寫的“本穴世界”四個字:原來,“本”由“大”、“十”兩字組成,把其中的“十”字放在“穴”字中間,就成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說明自己仍然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內。有一次.他畫了二卷高五寸,長一丈多的墨蘭。畫上的墨蘭,自然全無土根的。他還在畫上題上八個字:“純是君子,絕無小人。”大家欣賞了這幅畫后,贊不絕口,一致夸它畫得純真自然,生氣勃勃。
- 天真爛漫造句:
他的性情又是那樣天真爛漫,篤實敦厚。(鄒韜奮《經歷·“難兄難弟”的又一個》)
- 天真爛漫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天真爛漫成語繁體:
- 天真爛漫
- 天真爛漫成語正音:
- 天真爛漫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天真爛漫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天真爛漫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天真爛漫類似成語:
【天真無邪】: 邪:不正當。心地善良純潔,沒有不正當的想法
【天真爛熳】: 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同“天真爛漫”。
【天真爛縵】: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單純、純真自然、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 天真爛漫成語接龍:
天真爛漫→漫地漫天→天覆地載→載一抱素→素未謀面→面謾腹誹→誹謗之木→木落歸本→本末倒置→置之腦后→后悔不及→及賓有魚→魚游釜內→內助之賢→賢賢易色→色衰愛弛→弛聲走譽→譽滿天下→下逐客令→令不虛行→行尸走肉→肉眼愚眉→眉舒目展→展腳伸腰→腰金衣紫→紫綬金章→章句小儒→儒雅風流→流離瑣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顧→顧慮重重→重義輕生→生眾食寡→寡二少雙→雙喜臨門→門閭之望→望岫息心→心腹之病→病狂喪心→心如止水→水菜不交→交頭接耳→耳提面訓→訓練有素→素口罵人
天真爛漫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天真爛漫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天真爛漫讀音拼音怎么寫,天真爛漫近義詞、天真爛漫反義詞、天真爛漫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tianzhenlanma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