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拼音(讀音)】:tiān fǔ zhī guó
【天府之國近義詞】:天府之土 類似成語
【天府之國反義詞】:不毛之地
【天府之國成語用法】:作賓語;專指四川
天府之國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天府之國的意思解釋:
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后專指四川。 >> 天府之國的故事
國:指地區。天府:天然的府庫。地勢險要、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原指關中(陜西渭水流域一帶)地區,后特指四川?!稇饑摺で夭咭弧罚骸按笸踔畤?,西有巴蜀、漢中之利?東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胺蜿P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薄度龂尽な駮ぶT葛亮傳》:“益州險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 天府之國成語釋義:
天府之國最早出現在秦朝,不是指四川,而是指八百里秦川——擁有鄭國渠的關中平原。關中即秦中,是指以長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區,這個地方自古就號稱“陸?!?、“天府”,尤其在秦朝時期修建鄭國渠之后,一時間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譽為“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在《戰國策·秦策》記述了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的一段話:“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變,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現的“天府之國”的文字,主要指的是關中平原,一個富庶之地。當時與關中同時被稱為“天府之國”的還有“燕”——今北京地區。后人所稱天府之國主要指四川盆地。
- 天府之國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 天府之國典故:
- 天府之國造句: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 天府之國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天府之國成語繁體:
- 天府之國
- 天府之國成語正音:
- 天府之國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天府之國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天府之國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天府之國類似成語:
【千乘之國】: 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
【四戰之國】: 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國中之國】: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天人之際】: 天:自然規律;人:人事;際:際遇。自然和人事之間的相互關系。
【天倫之樂】: 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泛指家庭的樂趣。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
- 天府之國成語接龍:
天府之國→國計民生→生龍活虎→虎踞鯨吞→吞聲飲氣→氣克斗牛→牛農對泣→泣不成聲→聲色不動→動地驚天→天不絕人→人多勢眾→眾犬吠聲→聲氣相通→通功易事→事在蕭墻→墻上泥皮→皮相之談→談笑封侯→侯服玉食→食子徇君→君命無二→二話不說→說長道短→短褐不完→完美無缺→缺食無衣→衣架飯囊→囊螢照讀→讀書君子→子虛烏有→有約在先→先聲奪人→人給家足→足不踰戶→戶限為穿→穿荊度棘→棘地荊天→天地誅戮→戮力同心→心到神知→知高識低→低聲下氣→氣滿志得→得道多助→助桀為暴
天府之國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天府之國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天府之國讀音拼音怎么寫,天府之國近義詞、天府之國反義詞、天府之國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tianfuzhig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