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拼音(讀音)】:tān shēng pà sǐ
【貪生怕死近義詞】:貪圖享受、貪生畏死 類似成語
【貪生怕死反義詞】:舍生忘死、視死如歸
【貪生怕死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沒有骨氣
貪生怕死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貪生怕死的意思解釋:
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 貪生怕死的故事
貪:貪戀。貪戀生存,害怕死亡。多指面臨危及生命的關頭,只求能夠活命而不顧道義。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用有不得已也。”漢·劉安《淮南子·泛論訓》:“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風者,波至而自投于水。非不貪生而畏死也,惑于恐死而反忘生也。”《漢書·文三王傳》:“立惶恐,免冠對曰:‘……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許僵仆陽病,僥幸得逾于須臾。’”《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承曰:‘耳目甚多,請公低聲。’騰曰:‘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亦作“貪生畏死”、“貪生惡死”、“怕死貪生”。
- 貪生怕死成語釋義:
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 貪生怕死出處: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貪生怕死典故:
梁國是西漢的一個諸侯國。西漢末年,劉立被封為梁王。他荒淫殘暴,魚肉百姓,割據一方,為所欲為。漢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后,劉立更加恣意妄為,無視朝廷法制,任意殺害下屬中郎曹將等人。哀帝知道后,十分生氣,派官員去審理此案。劉立假裝生病,臥床不起。辦案官員于是透露風聲說,哀帝將要下旨收繳梁王的印璽,并要將他囚禁起來。劉立這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連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請罪。他說自己犯罪是因為自幼失去父母,在宮中受到宦官、宮女的影響,染上了惡習;而一些大臣也經常在哀帝面前搬弄是非,以致哀帝對自己感到不滿。接著,他又說:“我殺了中郎曹將,原想現在冬季快過去,新春大赦就要到了,我害怕被處死,所以想假裝生病,拖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得到赦免。”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劉立僥幸逃脫了處罰。后來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后,劉立被廢為平民,不久便自殺而死。
- 貪生怕死造句:
他們沒有一個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們知道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曲波《林海雪原》二)
- 貪生怕死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貪生怕死成語繁體:
- 貪生怕死
- 貪生怕死成語正音:
- 生,不能讀作“sēnɡ”。
- 貪生怕死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貪生怕死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貪生怕死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貪生怕死類似成語:
【一生九死】: 指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七生七死】: 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不生不死】: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現指半死不活
【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但應死得有價值。
【養生喪死】: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同“養生送死”。喪,治喪。
【養生送死】: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
- 貪生怕死成語接龍:
貪生怕死→死有余罪→罪業深重→重義輕財→財運亨通→通時達務→務本抑末→末路之難→難解難分→分斤掰兩→兩敗俱傷→傷筋動骨→骨化風成→成群結黨→黨邪丑正→正冠納履→履險若夷→夷齊讓國→國富民豐→豐屋之禍→禍福同門→門庭若市→市井之臣→臣門如市→市民文學→學書學劍→劍膽琴心→心慌意亂→亂首垢面→面墻而立→立命安身→身顯名揚→揚鈴打鼓→鼓唇咋舌→舌橋不下→下愚不移→移罇就教→教學相長→長枕大衾→衾影無慚→慚鳧企鶴→鶴行雞群→群空冀北→北宮嬰兒→兒女英雄→雄雞斷尾
貪生怕死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貪生怕死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貪生怕死讀音拼音怎么寫,貪生怕死近義詞、貪生怕死反義詞、貪生怕死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tanshengpa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