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拼音(讀音)】:shǐ zuò yǒng zhě
【始作俑者近義詞】:罪魁禍首 類似成語
【始作俑者反義詞】:出爾反爾、反復無常
【始作俑者成語用法】:無
始作俑者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始作俑者的意思解釋: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開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 >> 始作俑者的故事
俑:古代用作殉葬的木偶或陶土制作的偶像。當初發(fā)明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開惡劣風氣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九》:“始作俑者,大可罪也。”清·張潮《虞初新志·姜貞毅先生傳》:“北鎮(zhèn)撫司獄廷仗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賓白第四》:“傳奇中賓白之繁,實自予始。……始作俑者,實實為予,責之誠是也。”
- 始作俑者成語釋義:
該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篇,“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第6版詞典解釋“孔子反對用俑殉葬,他說,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沒有后嗣了吧!(見于《孟子·梁惠王上》后泛指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者)”
- 始作俑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 始作俑者典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孟子接著說:“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quán)者在帶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quán)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
- 始作俑者造句:
北鎮(zhèn)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清·張潮《虞初新志·姜貞毅先生傳》)
- 始作俑者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始作俑者成語繁體:
- 始作俑者成語正音:
- 始作俑者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始作俑者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始作俑者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始作俑者類似成語:
【一無所見】: 什么也沒有看見
【一日三復】: 指在一天之內(nèi)多次反復玩味。
【一矢雙穿】: 猶一箭雙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冷眼靜看】: 形容從旁冷靜而仔細地觀察。
【半新不舊】: 猶言半新半舊。
- 始作俑者成語接龍:
始作俑者→者也之乎
始作俑者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始作俑者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始作俑者讀音拼音怎么寫,始作俑者近義詞、始作俑者反義詞、始作俑者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shizuoyongz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