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拼音(讀音)】:qǔ gāo hè guǎ
【曲高和寡近義詞】:陽春白雪 類似成語
【曲高和寡反義詞】:下里巴人
【曲高和寡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曲高和寡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曲高和寡的意思解釋: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 曲高和寡的故事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曲調愈高雅,能夠跟著唱的人愈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在多用來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為人理解或接受。三國·魏·阮S《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晉·支敏度《合維摩詰經序》:“其文微而婉,厥旨幽而遠,可謂唱高和寡,故舉世罕覽。”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忽枉崔c什,兼流韋孟詞;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宋·劉敞《公是集·和江鄰幾雪軒與持國同賦二首》:“適有感同好,寄聲贈所思;調高當和寡,無以答君知。”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五回:“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而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論閎議,終淹沒而未行者,有之矣。”亦作“唱高和寡”、“調高和寡”。
- 曲高和寡成語釋義: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 曲高和寡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 曲高和寡典故:
宋玉是戰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么有人對 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 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喂,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后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陽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著唱的人更少,只有幾個人了。”說到這里,宋玉對楚王說:“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是高雅, 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 我的所作所為呢?” 楚王聽了,說:“哦!我明白了!”
- 曲高和寡造句:
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劉鶚《老殘游記·續篇》第五回)
- 曲高和寡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曲高和寡成語繁體:
- 麯高咊寡
- 曲高和寡成語正音:
- 曲,不能讀作“qū”;和,不能讀作“hé”。
- 曲高和寡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曲高和寡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曲高和寡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曲高和寡類似成語:
【喬遷之喜】: 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賀人遷居或賀人官職升遷之辭。
【五月飛霜】: 借指冤獄。
【以義割恩】: 義:道義。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
【含辛茹苦】: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將本求利】: 用本錢謀求利潤。
- 曲高和寡成語接龍:
曲高和寡→寡情薄意→意氣飛揚→揚名顯親→親上成親→親痛仇快→快人快性→性烈如火→火海刀山→山崩水竭→竭誠相待→待價而沽→沽譽釣名→名垂千古→古琴價高→高唱入云→云起雪飛→飛鸞翔鳳→鳳毛雞膽→膽喪魂驚→驚群動眾→眾口相傳→傳風搧火→火上添油→油頭滑臉→臉黃肌瘦→瘦骨零丁→丁一確二→二三其德→德重恩弘→弘毅寬厚→厚貌深情→情有可原→原原本本→本位主義→義不容辭→辭嚴義正→正本澄源→源頭活水→水米無交→交能易作→作威作福→福為禍始→始終不易→易同反掌→掌上觀文
曲高和寡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曲高和寡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曲高和寡讀音拼音怎么寫,曲高和寡近義詞、曲高和寡反義詞、曲高和寡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qugaoheg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