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過耳拼音(讀音)】:qiū fēng guò ěr
【秋風過耳近義詞】:漠不關心 類似成語
【秋風過耳反義詞】:無
【秋風過耳成語用法】:作賓語;指人不在意
秋風過耳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秋風過耳的意思解釋: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 秋風過耳的故事
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絲毫不往心里去。后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欲授位季札,季札讓,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遂逃歸延陵。”《南齊書·蕭子卿傳》:“子卿在鎮,營造服飾,多違制度。上敕之曰:‘吾前后有敕,非復一兩過……汝比在都,讀學不就,年轉成長,吾日冀汝美,勿得敕如風過耳,使吾失氣。’”元·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二折:“那一個不指皇天各般說咒,恰似秋風過耳早休休。”《西游記》第七十七回:“莫說是麻繩捆的,就是碗粗的棕纜,只也當秋風過耳,何足罕哉!”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第八回:“任你說得舌敝唇穿,也只當作飄風過耳。”清·鄭板橋《題自訂潤例》:“畫竹多于買竹錢,只當秋風過耳邊。”亦作“風吹過耳”、“飄風過耳”、“風過耳”。
- 秋風過耳成語釋義:
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自己無關,毫不在意。
- 秋風過耳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
- 秋風過耳典故:
春秋時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品德渾厚,吳王很喜歡他。
公元561年,吳王病重,把季札叫來,要把王位傳他。季札不受,說:“按理是長子即位,父王請不要對我有什么偏愛!”吳王就將王位傳了長子諸樊,要他好好照顧季札。
諸樊當了吳王后,和兩個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襲,最后讓季札為王。三個兄弟相繼當了吳王。季札都忠誠地輔佐他們,因此賢名遠揚。
后來余昧臨終要將王位傳給季札,季札堅決推脫,說:“我早就說過不要王位。做人只求為人正派,品德高尚。至于榮華富貴,不過象耳邊吹過的秋風,我是不關心的。”他離開了京城,直到僚被立為吳王,才回來,繼續輔佐僚治理國家。
- 秋風過耳造句:
那一個不指皇天各般說咒,恰似秋風過耳早休休。(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
- 秋風過耳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秋風過耳成語繁體:
- 秌風過耳
- 秋風過耳成語正音:
- 秋風過耳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秋風過耳成語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秋風過耳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秋風過耳類似成語:
【東風吹馬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東風射馬耳】: 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東風過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于衷。同“東風射馬耳”。
【東風馬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墻風壁耳】: 墻透風,壁有耳。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如風過耳】: 象風在耳邊吹過一樣。比喻漠不關心,不相關涉。
- 秋風過耳成語接龍:
秋風過耳→耳滿鼻滿→滿坑滿谷→谷馬礪兵→兵不厭詐→詐癡佯呆→呆里撒奸→奸擄燒殺→殺雞為黍→黍離麥秀→秀水明山→山棲谷飲→飲水辨源→源頭活水→水中著鹽→鹽梅相成→成敗論人→人非木石→石爛海枯→枯木發榮→榮華富貴→貴不可言→言顛語倒→倒持泰阿→阿彌陀佛→佛心蛇口→口不二價→價等連城→城狐社鼠→鼠入牛角→角戶分門→門庭若市→市民文學→學無常師→師直為壯→壯發沖冠→冠上履下→下學上達→達地知根→根結盤固→固執己見→見所不見→見機而作→作壁上觀→觀者云集→集腋成裘
秋風過耳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秋風過耳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秋風過耳讀音拼音怎么寫,秋風過耳近義詞、秋風過耳反義詞、秋風過耳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qiufengguo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