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拼音(讀音)】:qín jìn zhī hǎo
【秦晉之好近義詞】:天作之合 類似成語
【秦晉之好反義詞】:反目成仇
【秦晉之好成語用法】:作賓語;泛指兩家聯姻
秦晉之好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秦晉之好的意思解釋: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 秦晉之好的故事
指古代秦國和晉國間兩姓聯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劉孝標注引《M別傳》:“娶樂廣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資,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唐·白行簡《李娃傳》:“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遂如秦晉之偶。”宋·劉斧《青瑣高議·別集· 張浩》:“不數月,李隨父之官,李遣尼謂浩曰:‘俟父替回,當成秦晉之約。’”元·喬夢符《玉簫女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行了多時,到了麟鳳山,訪到魏家,投了書信,兩家結為‘秦晉之好。’”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梅》:“匹配大禮,不得草草,年伯黃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晉之盟,則惟命是聽。”亦作“秦晉之匹”、“秦晉之偶”、“秦晉之盟”、“秦晉之約”。
- 秦晉之好成語釋義:
秦晉之好,釋義: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 秦晉之好出處: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 秦晉之好典故:
我國在春秋時期,處于諸侯割據的狀態。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互相征伐,爭奪霸權,采取各種手段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彼此之間,時而聯合,時而對抗,甚至發生戰爭。
當時的秦國地處今天的陜西、甘肅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區,晉國地處今天的山西南部,是兩個相鄰的強國。兩國既相爭奪,又相利用。在那個時期,兩個諸侯國或者兩個大家族通婚聯姻是表示友好聯合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婚姻是帶有政治性質的。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就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后來,“秦晉之好”逐漸發展為成語。但僅指兩家結親,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內容了。
- 秦晉之好造句:
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 秦晉之好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秦晉之好成語繁體:
- 秦晉之好
- 秦晉之好成語正音:
- 好,不能讀作“hào”。
- 秦晉之好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秦晉之好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秦晉之好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秦晉之好類似成語:
【二姓之好】: 指兩家困婚姻關系而成為親戚。
【嚙臂之好】: 舊時指男女密約婚嫁之事。
【平生之好】: 平生:一生;好:愛好。指一生的愛好
【忘年之好】: 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總角之好】: 指小時候很要好的朋友。
【昆弟之好】: 昆:哥哥。像兄弟一樣要好。
- 秦晉之好成語接龍:
秦晉之好→好丹非素→素絲羔羊→羊腸九曲→曲學阿世→世俗之見→見義敢為→為蛇畫足→足音空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久月深→深閉固距→距躍三百→百舌之聲→聲色犬馬→馬瘦毛長→長江天塹→塹山堙谷→谷馬礪兵→兵精糧足→足音跫然→然糠自照→照章辦事→事寬即圓→圓頂方趾→趾踵相接→接踵比肩→肩摩轂擊→擊節稱賞→賞同罰異→異途同歸→歸心如箭→箭在弦上→上嫚下暴→暴風驟雨→雨宿風餐→餐風咽露→露水夫妻→妻兒老少→少年老成→成城斷金→金人之緘→緘口結舌→舌敝唇枯→枯魚涸轍
秦晉之好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秦晉之好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秦晉之好讀音拼音怎么寫,秦晉之好近義詞、秦晉之好反義詞、秦晉之好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qinjinzhih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