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拼音(讀音)】:píng yì jìn rén
【平易近人近義詞】:和藹可親 類似成語
【平易近人反義詞】:咄咄逼人、盛氣凌人
【平易近人成語用法】:無
平易近人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平易近人的意思解釋: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 平易近人的故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后比喻態(tài)度和藹。形容態(tài)度謙遜和藹,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妒酚洝斨芄兰摇罚骸胺蛘缓啿灰?,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彼巍り惲痢杜c韓子師侍郎書》:“老奸少猾鋤其甚者,而肆為不法者亦移易一二以動其余,然后一切以平易近民之政行之。”清·趙翼《甌北詩話》第三卷:“凡昌黎與東野聯(lián)句,必字字爭勝,與他人聯(lián)句,則平易近人。”郭沫若《洪波曲》:“他的雜文則是對反人民者的投槍。對象不同因而文體有別,小說平易近人,雜文則陵勁淬礪?!币ρ┷蟆独钭猿伞返诙淼诙苏拢骸八粜挠^察,開始對闖王的平易近人,關(guān)心百姓疾苦,與部下同甘共苦———這三樣長處感到驚奇。”
- 平易近人成語釋義:
成語,比喻態(tài)度溫和,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理解。原作“平易近民”。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 平易近人出處:
《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 平易近人典故: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于魯,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后,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碧髞砺犝f了伯禽匯報政事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后世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彼浴捌揭捉恕北局刚蔚耐ㄋ缀喴?。
可是到了唐朝,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這句話時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yōu)橹笧槿颂幨赖膽B(tài)度,有時也指文章風(fēng)格淺顯易懂。
- 平易近人造句:
凡昌黎(韓愈)與東野(孟郊)聯(lián)句,必字字爭勝,與他人聯(lián)句,則平易近人。(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
- 平易近人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平易近人成語繁體:
- 平易近人成語正音:
- 人,不能讀作“yín”。
- 平易近人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平易近人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平易近人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平易近人類似成語:
【和藹近人】: 和藹:和善。態(tài)度溫和,容易接近。
【平易近民】: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 平易近人成語接龍:
平易近人→人非草木→木石心腸→腸肥腦滿→滿腔怒火→火云如燒→燒犀觀火→火滅煙消→消息盈沖→沖冠眥裂→裂裳衣瘡→瘡巨釁深→深根寧極→極深研幾→幾盡一刻→刻骨相思→思深憂遠→遠垂不朽→朽木不雕→雕蟲小巧→巧不可階→階前萬里→里丑捧心→心靈性巧→巧語花言→言氣卑弱→弱肉強食→食藿懸鶉→鶉衣百結(jié)→結(jié)駟連騎→騎鶴上揚→揚名顯親→親密無間→間不容瞬→瞬息千變→變顏變色→色膽包天→天大地大→大節(jié)不奪→奪眶而出→出何典記→記問之學(xué)→學(xué)而不厭→厭難折沖→沖冠怒發(fā)→發(fā)揚踔厲
平易近人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平易近人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平易近人讀音拼音怎么寫,平易近人近義詞、平易近人反義詞、平易近人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pingyijinr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