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圣外王拼音(讀音)】:nèi shèng wài zhǔ
【內圣外王近義詞】:無 類似成語
【內圣外王反義詞】:無
【內圣外王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
內圣外王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內圣外王的意思解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內圣外王成語釋義:
內圣外王,指內具有圣人的才德,對外施行王道。“內圣外王”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但這并不妨礙用“內圣外王”來闡釋儒學,因為自宋以來,隨著儒道釋三教合流,理學出現,隨之開始用“內圣外王”來闡釋儒學。
- 內圣外王出處:
《莊子·天下》:“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 內圣外王典故:
- 內圣外王造句:
- 1、傳統的圣人觀是內圣外王,自然與名教兼至的天縱之才。
- 2、“天人合一”,是儒家的理念,要符合上天及自然規律做人,內圣外王,把天人合一的真諦說到一塌糊涂,一個“王”字,盡顯儒家被后人任意把玩之弊;太極,來自。
- 3、但在經世致用方面,湖湘學派竭力避免了傳統儒家內圣外王理論的缺陷,表現出獨特的經世風格。
- 4、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古代圣賢,他們內圣外王,有感召力,思想境界高,同時又有輝煌事功。
- 5、湘學注重經世致用,主張理欲同體、體用合一、內圣外王并重,與二程的洛學、朱熹的閩學、陸象山的心學、呂祖謙的婺學,同為南宋地域文化的奇葩。
- 6、他的人格是所謂“內圣外王”的人格。
- 7、古之賢明,內圣外王,萬眾安樂,四海承平。
- 8、邵雍借天言人的學說,被程顥譽為“純一不雜”的“內圣外王”之學,被朱熹稱是“天挺人豪”構筑的“醉里乾坤”。
- 9、堅持“內圣外王”之道是達成企業領導者魅力的必備法則。
- 10、究竟是百年不出的機遇,還是千載難逢的大劫?真正的內圣外王,誰才是天下的主宰!江湖的大劫伴隨著一個孤兒的成長而開始,它最后會以怎樣的形式結局呢?
- 11、儒家文化具有強烈的以人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關于理想人格的設計與塑造,即所謂“內圣外王”之道。
- 1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 內圣外王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內圣外王成語繁體:
- 內圣外王成語正音:
- 內圣外王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內圣外王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內圣外王常用程度:
- 內圣外王類似成語:
【內仁外義】: 內心很仁慈,待人重情義
【內修外攘】: 對內整治國政,對外抵御敵人。修亦作“修”。
【內峻外和】: 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內應外合】: 應:接應;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內憂外侮】: 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同“內憂外患”。
【內憂外患】: 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
- 內圣外王成語接龍:
內圣外王→王公大人→人百其身→身先士眾→眾犬吠聲→聲色俱厲→厲世摩鈍→鈍學累功→功若丘山→山包海容→容頭過身→身遙心邇→邇安遠至→至大至剛→剛愎自用→用舍行藏→藏頭露尾→尾大不掉→掉以輕心→心驚膽戰→戰天斗地→地動山搖→搖筆即來→來回來去→去粗取精→精雕細刻→刻意求工→工力悉敵→敵惠敵怨→怨天憂人→人生如夢→夢見周公→公正廉明→明白了當→當世才度→度長絜大→大興土木→木壞山頹→頹垣敗壁→壁間蛇影→影影綽綽→綽綽有余→余聲三日→日邁月征→征斂無度→度日如年
內圣外王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內圣外王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內圣外王讀音拼音怎么寫,內圣外王近義詞、內圣外王反義詞、內圣外王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neishengwaiz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