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實亡拼音(讀音)】:míng cún shí wáng
【名存實亡近義詞】:有名無實 類似成語
【名存實亡反義詞】:名副其實
【名存實亡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只剩一個空名
名存實亡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名存實亡的意思解釋:
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名義上存在,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失其所業。”唐·王勃《倬彼我系九首(其九)》:“名存實爽,負信愆義;靜言遐思,中心是愧。”唐·詹敦仁《入局吟(其二)》:“可恨名存實已除,蘭臺蕓閣復誰居?”宋·洪邁《容齋續筆·十一卷·兵部名存》:“名存實亡,一至于是。”宋·蘇軾《論周東遷》:“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東周之名存而實亡也。”明·李東陽《冀州城重修記》:“堤以‘永濟’名者,自唐已有之,今名存實廢,不可復考。”亦作“名存實爽”、“名存實除”、“名存實廢”。
- 名存實亡成語釋義:
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 名存實亡出處: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
- 名存實亡典故:
- 名存實亡造句:
自從日方半途撤走后,這家合資企業已經名存實亡。
- 名存實亡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名存實亡成語繁體:
- 名存實亡
- 名存實亡成語正音:
- 名存實亡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名存實亡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名存實亡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名存實亡類似成語:
【名同實異】: 名稱相同,而實質不一樣。
【名貿實易】: 貿:齊等;易:變易。指名稱相似,實質不同。
【若存若亡】: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 名存實亡成語接龍:
名存實亡→亡魂喪魄→魄蕩魂搖→搖筆即來→來龍去脈→脈脈相通→通力合作→作福作威→威望素著→著人先鞭→鞭擗向里→里通外國→國仇家恨→恨相知晚→晚節不終→終始若一→一筆勾銷→銷聲避影→影只形孤→孤形吊影→影形不離→離群索居→居心不良→良藥苦口→口耳相傳→傳爵襲紫→紫綬金章→章句之徒→徒負虛名→名高天下→下車作威→威風八面→面謾腹誹→誹譽在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車羸馬→馬上墻頭→頭昏目暈→暈暈沉沉→沉博絕麗→麗句清辭→辭賦注評→評頭論腳→腳不沾地→地網天羅
名存實亡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名存實亡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名存實亡讀音拼音怎么寫,名存實亡近義詞、名存實亡反義詞、名存實亡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mingcunshiwa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