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拼音(讀音)】:máo suí zì jiàn
【毛遂自薦近義詞】:自告奮勇 類似成語
【毛遂自薦反義詞】:自慚形穢
【毛遂自薦成語用法】:無
毛遂自薦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毛遂自薦的意思解釋: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 毛遂自薦的故事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毛遂自己推薦自己,隨平原君赴楚求救。比喻自己推薦自己,擔負重任。《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學那毛遂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愿附驥。”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一回:“否則這個差使,兄弟一定毛遂自薦。省得太尊另外尋人。”鄒韜奮《經歷·深摯地友誼》:“幸而約翰的圖書館要雇用一個夜里的助理員,每夜一小時,每月薪金七塊錢。我作毛遂自薦,居然被校長核準了。這樣才勉強捱過難關。”茅盾《劫后拾遺》:“這押送的差使大概只好我來毛遂自薦了。”
- 毛遂自薦成語釋義:
王命平原君趙勝赴楚求救,毛遂自薦隨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自日出迄日中不決。毛遂按劍上階,直陳利害,終使楚王歃血定盟,決定楚趙聯合抗秦。后因以“毛遂自薦”為自告奮勇自我推薦之典。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 毛遂自薦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 毛遂自薦典故: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 毛遂自薦造句:
我作毛遂自薦,居然被校長核準了。這樣才勉強捱過難關。(鄒韜奮《經歷·深摯的友誼》)
- 毛遂自薦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毛遂自薦成語繁體:
- 毛遂自薦成語正音:
- 遂,不能讀作“suí”。
- 毛遂自薦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毛遂自薦成語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毛遂自薦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毛遂自薦類似成語:
【毛遂墮井】: 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 毛遂自薦成語接龍:
毛遂自薦→薦賢舉能→能者多勞→勞而無功→功遂身退→退思補過→過猶不及→及溺呼船→船堅炮利→利時及物→物是人非→非親非故→故我依然→然荻讀書→書香世家→家學淵源→源遠流長→長才廣度→度日如歲→歲暮天寒→寒來暑往→往古來今→今月古月→月缺花殘→殘渣余孽→孽障種子→子虛烏有→有所作為→為仁不富→富面百城→城門魚殃→殃及池魚→魚升龍門→門當戶對→對簿公堂→堂堂正正→正中己懷→懷黃佩紫→紫氣東來→來迎去送→送去迎來→來之不易→易如翻掌→掌上明珠→珠璧交輝→輝煌金碧
毛遂自薦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毛遂自薦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毛遂自薦讀音拼音怎么寫,毛遂自薦近義詞、毛遂自薦反義詞、毛遂自薦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maosuiziji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