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拼音(讀音)】:lì jīng tú zhì
【勵精圖治近義詞】:雄才大略 類似成語
【勵精圖治反義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勵精圖治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統治者
勵精圖治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勵精圖治的意思解釋:
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勵精圖治的故事
- 勵精圖治成語釋義:
勵精圖治:勵:奮勉;圖:謀求,設法;治:治理。意思是形容一個國家的皇帝或者領導者振奮精神,竭盡全力想治理好國家。同時還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的精神品質和實際行動。
- 勵精圖治出處:
《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 勵精圖治典故: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去。他沒有兒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權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這就是漢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據歷史教訓和霍氏家族的專權胡為,建議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對魏相極度怨恨和恐懼,便假借太后命令,準備先殺魏相,然后廢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發制人,采取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漢宣帝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直接聽取群臣意見,嚴格考查和要求各級官員;還降低鹽價,提倡節約,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魏相領著百官盡職,很符合漢宣帝的心意。漢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有效措施,終于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經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 勵精圖治造句:
勵精圖治在勤民,宿弊都將一洗新。(元·馬致遠《青衫淚》楔子)
- 勵精圖治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勵精圖治成語繁體:
- 勵精圖治
- 勵精圖治成語正音:
- 圖,不能讀作“tǔ”。
- 勵精圖治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勵精圖治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勵精圖治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勵精圖治類似成語:
【勵精更始】: 振作精神,從事革新。
【勵精求治】: 振奮精神,盡力設法治好國家。
【歷精為治】: 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歷精圖治】: 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厲精為治】: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厲精圖治】: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 勵精圖治成語接龍:
勵精圖治→治國安民→民貴君輕→輕車熟路→路叟之憂→憂國奉公→公是公非→非昔是今→今生今世→世擾俗亂→亂臣賊子→子曰詩云→云合景從→從容就義→義斷恩絕→絕世獨立→立竿見影→影只形孤→孤云野鶴→鶴發童顏→顏骨柳筋→筋疲力竭→竭誠盡節→節用愛民→民生凋敝→敝帚千金→金漿玉醴→醴酒不設→設心處慮→慮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愁煙恨→恨之入骨→骨肉離散→散兵游勇→勇而無謀→謀臣武將→將伯之助→助天為虐→虐老獸心→心悅誠服→服低做小→小受大走→走斝傳觴→觴酒豆肉→肉山脯林
勵精圖治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勵精圖治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勵精圖治讀音拼音怎么寫,勵精圖治近義詞、勵精圖治反義詞、勵精圖治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lijingtuzh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