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拼音(讀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兩袖清風近義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類似成語
【兩袖清風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兩袖清風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兩袖清風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兩袖清風的意思解釋: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 兩袖清風的故事
①形容喝茶、或飲酒之后清爽舒暢的感覺。宋·毛滂《西江月·侑茶詞》:“勸君不醉且無歸……留連能得幾多時?兩腋清風喚起。”元· 高文秀《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一折:“吃了這發S醇糯,勝如那玉液瓊漿,兩袖清風和月偃,一壺春色透瓶香。”②形容人舉止瀟灑飄逸,超凡脫俗的樣子。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元·魏初《送楊季海》:“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秋風一束詩。”③形容為官清廉,沒有財產。明·于謙《入京》:“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他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兩袖清風。”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可憐他半世為官,清風兩袖,只因沒有銀兩孝敬,致被T誤在內,大約至少也要得個革職處分。”亦作“清風兩袖”、“兩腋清風”、“清風兩腋”、“兩袖秋風”。
- 兩袖清風成語釋義:
兩袖清風意為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現多數比喻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嚴于律己的人。
- 兩袖清風出處: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 兩袖清風典故: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晉京什么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 兩袖清風造句:
他一生為官兩袖清風,深受群眾愛戴。
- 兩袖清風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兩袖清風成語繁體:
- 兩袖清風
- 兩袖清風成語正音:
- 風,不能讀作“fènɡ”。
- 兩袖清風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兩袖清風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兩袖清風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兩袖清風類似成語:
【明月清風】: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朗月清風】: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
【林下清風】: 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
【滿袖春風】: 衣袖飄曳生風。形容十分得意。
【穆如清風】: 指和美如清風化養萬物。
【高節清風】: 高節:高尚的氣節;清風:清廉的作風。氣節高尚,作風清廉。比喻人品高潔。
- 兩袖清風成語接龍:
兩袖清風→風花雪夜→夜闌人靜→靜極思動→動之以情→情急智生→生聚教訓→訓練有素→素絲良馬→馬腹逃鞭→鞭辟近里→里外夾攻→攻玉以石→石爛江枯→枯體灰心→心花怒放→放魚入海→海約山盟→盟山誓海→海晏河清→清辭麗句→句斟字酌→酌古御今→今非昔比→比比皆是→是古非今→今愁古恨→恨如頭醋→醋海翻波→波光鱗鱗→鱗萃比櫛→櫛比鱗差→差強人意→意氣高昂→昂然而入→入主出奴→奴顏婢色→色厲膽薄→薄暮冥冥→冥漠之鄉→鄉壁虛造→造謠生事→事出有因→因事制宜→宜室宜家→家反宅亂
兩袖清風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兩袖清風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兩袖清風讀音拼音怎么寫,兩袖清風近義詞、兩袖清風反義詞、兩袖清風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liangxiuqingfe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