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拼音(讀音)】:kǒu gān shé zào
【口干舌燥近義詞】:舌敝唇焦 類似成語
【口干舌燥反義詞】:妙語連珠
【口干舌燥成語用法】:無
口干舌燥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口干舌燥的意思解釋: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說話太多。
- 口干舌燥成語釋義:
出自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聯合式;作謂語、補語;指非常干渴。釋義: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說話太多,非常干渴。
- 口干舌燥出處: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 口干舌燥典故:
- 口干舌燥造句:
那白氏心中正自煩惱,況且連歌數曲,口干舌燥,聲氣都乏了,為何肯再唱。★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 口干舌燥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口干舌燥成語繁體:
- 口干舌燥成語正音:
- 干,不能讀作“ɡàn”。
- 口干舌燥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口干舌燥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口干舌燥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口干舌燥類似成語:
【口干舌焦】: 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同“口燥唇干”。
【口輕舌薄】: 形容說話刻薄尖酸。
【唇干口燥】: 形容說話過多而出現口干舌燥的現象。
- 口干舌燥成語接龍:
口干舌焦→焦唇干肺→肺石風清→清宮除道→道寡稱孤→孤軍奮戰→戰戰惶惶→惶惶不安→安貧樂道→道學先生→生花之筆→筆走龍蛇→蛇欲吞象→象箸玉杯→杯水輿薪→薪桂米珠→珠箔銀屏→屏氣懾息→息息相通→通家之好→好行小惠→惠然之顧→顧曲周郎→郎才女姿→姿意妄為→為法自弊→弊車羸馬→馬角烏白→白日繡衣→衣不曳地→地崩山摧→摧心剖肝→肝膽照人→人人自危→危如朝露→露膽披肝→肝腸寸斷→斷雨殘云→云興霞蔚→蔚成風氣→氣息奄奄→奄奄一息→息怒停瞋→瞋目切齒→齒少氣銳→銳不可當
口干舌燥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口干舌燥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口干舌燥讀音拼音怎么寫,口干舌燥近義詞、口干舌燥反義詞、口干舌燥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kouganshez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