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拼音(讀音)】:kǎn kǎn ér tán
【侃侃而談近義詞】:口若懸河、夸夸其談、娓娓而談 類似成語
【侃侃而談反義詞】:閉口無言、吞吞吐吐、張口結舌
【侃侃而談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說話
侃侃而談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侃侃而談的意思解釋: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 侃侃而談的故事
侃侃: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77如也。”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是以老夫侃侃而言,使足下怏怏而別。”清·頤瑣《黃繡球》:“黃繡球只是侃侃而談,全不像他平時的性質。”茅盾《清明前后》:“它以能做‘八面美人’作為終身事業的,但侃侃而談時,卻又道貌岸然,老成持重。”亦作“侃侃而言”、“侃侃直談”。
- 侃侃而談成語釋義:
指人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古時候用來形容人善于交談,有風度
- 侃侃而談出處:
《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侃侃而談典故:
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余稱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但他在當時的地位僅相當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并提出“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范,極力維護貴族等級秩序,所以他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說話,和下大夫說話,他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
平時,在家鄉與鄉親們談話,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慎罷了。在朝廷上,當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顯得從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慎,還怕有不妥之處。
應該說,孔子提倡的禮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使從現在來說,也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侃侃而談造句:
卻從來不曾見過象這位蠻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談,旁若無人的氣概。(鄭振鐸《桂公塘·三》)
- 侃侃而談成語形式:
- AABC式的成語
- 侃侃而談成語繁體:
- 侃侃而談
- 侃侃而談成語正音:
- 侃,不能讀作“kuǎn”。
- 侃侃而談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侃侃而談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侃侃而談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侃侃而談類似成語:
【侃侃而言】: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侃侃訚訚】: 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侃侃誾誾】: 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唐 張說 《東都酺宴并序》:“將吏咸集,佩章有序,鏘鏘濟濟,侃侃誾誾。”
【侃侃諤諤】: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諤諤:說話正直。說話正直,理直氣壯。
【促膝而談】: 促:靠近。靠近坐著談心里話
【夸夸而談】: 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 侃侃而談成語接龍:
侃侃而談→談笑自如→如虎添翼→翼翼飛鸞→鸞顛鳳倒→倒打一瓦→瓦解冰銷→銷聲避影→影形不離→離魂倩女→女大須嫁→嫁犬逐犬→犬馬之誠→誠心誠意→意氣自若→若崩厥角→角巾東路→路斷人稀→稀奇古怪→怪誕詭奇→奇光異彩→彩云易散→散馬休牛→牛口之下→下筆千言→言論風生→生生世世→世道人情→情同骨肉→肉顫心驚→驚世駭目→目無法紀→紀綱人論→論功受賞→賞勞罰罪→罪逆深重→重規疊矩→矩步方行→行尸走肉→肉眼愚眉→眉睫之禍→禍中有福→福壽綿綿→綿里藏針→針芥之投→投傳而去
侃侃而談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侃侃而談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侃侃而談讀音拼音怎么寫,侃侃而談近義詞、侃侃而談反義詞、侃侃而談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kankanert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