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布公拼音(讀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開誠布公近義詞】:開誠相見、襟懷坦白 類似成語
【開誠布公反義詞】:鉤心斗角、爾虞我詐
【開誠布公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誠待人
開誠布公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開誠布公的意思解釋:
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 開誠布公的故事
開誠:襟懷坦白、揭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形容發表或交換意見時態度誠懇,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宋·許月卿《先天集·次韻陳肇芳等贈李相士》:“集思廣益真宰相,開誠布公肝膽傾。”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今日第一義在皇上開誠布公,先豁疑關,公天下為好惡,合國人為用舍。”亦作“開誠布信”、“推誠布公”。
- 開誠布公成語釋義:
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打開自己的心扉,真誠待人。
- 開誠布公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開誠心,布公道。”
- 開誠布公典故: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
- 開誠布公造句:
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開誠布公,聯絡一氣。(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 開誠布公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開誠布公成語繁體:
- 開誠布公
- 開誠布公成語正音:
- 誠,不能讀作“cénɡ”。
- 開誠布公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開誠布公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開誠布公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開誠布公類似成語:
【開誠相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推誠布信】: 誠:真心,誠意;信:誠實,信義。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推誠布公】: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 開誠布公成語接龍:
開誠布公→公平無私→私淑弟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目→目達耳通→通風討信→信口開合→合從連衡→衡陽雁斷→斷管殘沈→沈思熟慮→慮周藻密→密云不雨→雨順風調→調停兩用→用之不竭→竭盡全力→力敵千鈞→鈞天廣樂→樂道忘饑→饑焰中燒→燒眉之急→急景流年→年衰歲暮→暮氣沉沉→沉灶產蛙→蛙鳴蚓叫→叫苦不迭→迭矩重規→規行矩止→止暴禁非→非同兒戲→戲蝶游蜂→蜂屯蟻附→附影附聲→聲名烜赫→赫赫之功→功高不賞→賞信罰明→明公正氣→氣沖霄漢→漢官威儀→儀態萬方→方底圓蓋→蓋世英雄
開誠布公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開誠布公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開誠布公讀音拼音怎么寫,開誠布公近義詞、開誠布公反義詞、開誠布公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kaichengbug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