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無據拼音(讀音)】:jìn tuì wú jù
【進退無據近義詞】:進退失踞、進退失據 類似成語
【進退無據反義詞】:無
【進退無據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陷于困境
進退無據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進退無據的意思解釋:
前進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無處容身。也指進退兩難。
據:憑借、依靠。前進和后退都無所依靠,以致進退兩難。《后漢書·樊英傳》:“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萬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進退無所據矣。”唐·房玄齡《晉書·周處傳》:“邪正失所,進退無據,誠國體所宜深惜。”宋·陳亮《謝安比王導》:“溫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故氣不足以決之,而進退失據。”宋·朱熹《答程允夫(其三)》:“然后匍匐而歸焉,始終迷惑,進退無據。”宋·王禹‘《讓西京留守表第四表》:“臣伏奉今月某日第三道批答,不許臣陳讓恩命,令斷來章者上言,則是拒命受寵,則是要君憂惶失圖,進退無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君二》:“余謂再嫁,負故夫;嫁而有貳心,負后夫也,此婦進退無據焉。”章炳麟《諸子學略說》:“進退失據,兩無所容,此可謂調和者之戒矣。”亦作“進退失據”。
- 進退無據成語釋義:
進退無據(jìntuìwújù)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指前進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據,處境窘迫,出自《后漢書·樊英傳》。
- 進退無據出處:
《后漢書·樊英傳》:“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萬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進退無所據矣。”
- 進退無據典故:
- 進退無據造句:
- 1、他漲紅著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進退無據。
- 2、生既進退無據,歿又不自潛藏,取暴骨之禍。
- 3、林小玲進退無據,腦里一片空白,機械的點點頭。
- 4、只是如今身在局中,進退無據,只能是委曲求全,得過且過吧。
- 5、主角做出進退無據的樣子,與崇演戲,表忠心。
- 6、這些人也不是白給的,眼見羅士信占了居高臨下的便宜,索性圍住羅士信然后一擁而上,想讓羅士信顧此失彼、進退無據。
- 7、尾隨而至,追兵團對斷后衛隊展開大合圍,倚仗兵力占據絕對優勢,不慌不忙排兵布陣,一口氣將進退無據的探馬先軍逼到東城門外空地。
- 8、且三雍異所,復乖盧、蔡之義,進退無據,何用經通?晉朝亦以鉆鑿難明,故有一屋之論,并非經典正義,皆以意妄作,茲為不典。
- 進退無據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進退無據成語繁體:
- 進退無據成語正音:
- 進退無據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進退無據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進退無據常用程度:
- 進退無據類似成語:
【進退兩端】: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進退兩難】: 前進和后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進退為難】: 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同“進退兩難”。
【進退亡據】: 前進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無處容身。也指進退兩難。同“進退無據”。
【進退出處】: 指仕途的升遷和降職,出仕和退隱。
【進退雙難】: 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同“進退兩難”。
- 進退無據成語接龍:
進退無據→據為己有→有問必答→答非所問→問鼎中原→原始要終→終而復始→始終不易→易口以食→食言而肥→肥冬瘦年→年湮世遠→遠走高飛→飛霜六月→月露風云→云羅天網→網漏吞舟→舟中敵國→國而忘家→家常便飯→飯坑酒囊→囊空如洗→洗腳上船→船堅炮利→利害攸關→關山阻隔→隔壁聽話→話中有話→話里有話→話不虛傳→傳為笑談→談吐生風→風雨漂搖→搖唇鼓喙→喙長三尺→尺山寸水→水遠山長→長生不老→老成練達→達觀知命→命中注定→定亂扶衰→衰當益壯→壯氣吞牛→牛羊勿踐→踐律蹈禮
進退無據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進退無據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進退無據讀音拼音怎么寫,進退無據近義詞、進退無據反義詞、進退無據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jintuiwu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