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拼音(讀音)】: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之蛙近義詞】:一孔之見、坐井觀天 類似成語
【井底之蛙反義詞】:見多識廣
【井底之蛙成語用法】:無
井底之蛙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井底之蛙的意思解釋: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井底之蛙的故事
生活在井底下的青蛙。比喻見識狹窄、目光短淺的人。《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荀子·正論》:“語曰: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此之謂也。”《后漢書·馬援傳》:“子陽井底蛙爾,而妄自尊大。”宋·陸游《自詒(其二)》:“人生須廣大,勿作井中蛙。”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二七·潭州云蓋用清禪師》:“師曰:‘一瓶凈水一爐香。’曰:‘此猶是井底蝦蟆。’”明·袁宏道《錦帆集·四·與黃綺石書》:“弟生平好作迂談,此談尤迂之甚,然在弟受用如此,亦怪井蝦蟆不得也。”《水滸傳》第八十七回:“汝小將年幼學(xué)淺,如井底之蛙,只知此等陣法,以為絕高。”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學(xué),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于班門弄斧。”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五回:“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yuǎn)。”明·歸有光《項脊軒志》:“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yáng)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t井之蛙何異?”亦作“井底蛙”、“坎井之蛙”、“井底蛤蟆”、“井中蛙”。
- 井底之蛙成語釋義:
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井底之蛙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 井底之蛙典故:
一口廢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青蛙就對海龜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里的主人,在這井里極自由自在,你為什么不常到井里來游賞呢!”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jìn)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jìn)去,右腳就已經(jīng)絆住了。它連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井蛙聽了海龜?shù)囊环挘泽@地呆在那里,再沒有話可說了。
- 井底之蛙造句:
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yuǎn)。(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五回)
- 井底之蛙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井底之蛙成語繁體:
- 井底之蛙成語正音:
- 蛙,不能讀作“wá”。
- 井底之蛙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井底之蛙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井底之蛙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井底之蛙類似成語:
【井底蝦蟆】: 即井蛙。
【井底蝦蟇】: 即井蛙。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妾閲人多矣,皆是井底蝦蟇,未有中原麟鳳。”
【井底蛤蟆】: 指井底的癩蛤蟆,比喻沒有見識的人。
【井底銀瓶】: 銀瓶:銀制汲水器。銀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盡棄
【井底鳴蛙】: 指井中之蛙。
【井蛙之見】: 比喻狹隘短淺的見解。
- 井底之蛙成語接龍:
井底之蛙→蛙鳴鴟叫→叫苦不迭→迭矩重規(guī)→規(guī)言矩步→步步為營→營私作弊→弊衣疏食→食古不化→化腐成奇→奇花異草→草莽英雄→雄文大手→手無寸鐵→鐵板歌喉→喉長氣短→短兵接戰(zhàn)→戰(zhàn)天斗地→地丑德齊→齊驅(qū)并進(jìn)→進(jìn)本退末→末學(xué)膚受→受制于人→人各有志→志同道合→合而為一→一言千金→金城千里→里勾外連→連明連夜→夜光之璧→璧坐璣馳→馳名當(dāng)世→世擾俗亂→亂頭粗服→服低做小→小人得志→志得氣盈→盈千累萬→萬世不易→易子而教→教導(dǎo)有方→方外之人→人定勝天→天工人代→代馬依風(fēng)
井底之蛙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xì)介紹了井底之蛙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井底之蛙讀音拼音怎么寫,井底之蛙近義詞、井底之蛙反義詞、井底之蛙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jingdizhi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