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拼音(讀音)】:jiā yù hù xiǎo
【家喻戶曉近義詞】:婦孺皆知、眾所周知 類似成語
【家喻戶曉反義詞】:默默無聞
【家喻戶曉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廣為流傳
家喻戶曉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家喻戶曉的意思解釋: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 家喻戶曉的故事
喻:明白。曉:知曉。指人人都知道。漢·劉向《列女傳·五·梁節姑姊》:“梁節姑姊者,梁之婦人也。因失火,兄子與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輒得己子;獨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復入……婦人曰:‘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遂赴火而死。”《漢書·劉輔傳》:“天下不可戶曉。”宋·樓鑰《攻-集·二九·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戶曉。”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表奏書啟四六集·三·乞出第二札子》:“雖陛下至圣至明,察臣無過,臣能自信無愧于心,而中外之人,不可家至而戶曉,百辟之瞻望,眾人之譏誚,臣亦何顏以處之?”《宣和書譜·敘論》:“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萬里,朝令夕行,豈家至戶曉也哉。”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太祖嘗謂大理寺卿周禎曰:‘……爾等所定律令……凡民間所行事宜,類聚成編,直解其義,頒之郡縣,使民家喻戶曉,’”亦作“戶告人曉”、“家至戶曉”。
- 家喻戶曉成語釋義:
亦作“家諭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謂人人皆知。《論語·泰伯第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圣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宋樓鑰《繳鄭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聞有所褒表,而據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約章初立之時,未及廣布明文,家喻戶曉。”毛澤東《鎮壓反革命必須實行黨的群眾路線》:“利用電影、幻燈、戲曲、報紙、小冊子和傳單作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現在指名聲很大,知名度大。
- 家喻戶曉出處:
宋·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喻)戶曉。”
- 家喻戶曉典故:
漢朝人編的一部《烈女傳》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名叫梁姑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個小孩和她自己的兩個小孩,都在屋里。她冒火沖進屋去,本來想先搶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搶出一看,卻是自己的一個孩子。這時,火勢已猛,沒法再進去了。她急得雙腳直跳,捶胸大哭道:“這怎么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惡名了嗎?我姓梁的豈能‘戶告人曉’,讓人罵呢?我還有什么臉面見人啊!……”說著,不顧一切,投身火海,最終被火燒死了。
這里的“戶告人曉”是“家家互相傳告,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后來又有人寫作“家至戶曉”是“家家都傳到,戶戶都知道”的意思。逐漸地,就變成今天的“家喻戶曉”了。
- 家喻戶曉造句:
與其作不能行遠不能普及之秦漢六朝,不如作家喻戶曉之《水滸》《西游》文字也。(胡適《逼上梁山》)
- 家喻戶曉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家喻戶曉成語繁體:
- 家喻戶暁
- 家喻戶曉成語正音:
- 喻,不能讀作“yú”。
- 家喻戶曉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家喻戶曉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家喻戶曉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家喻戶曉類似成語:
【家傳戶誦】: 家家戶戶傳習誦讀。
【家傳戶頌】: 家家戶戶傳習頌讀。同“家傳戶誦”。
【家喻戶習】: 家家通曉,戶戶熟悉。
【家家戶戶】: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
【家弦戶誦】: 家家都不斷歌誦。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懷念。也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家至戶到】: 到每家每戶;遍及每家每戶。
- 家喻戶曉成語接龍:
家喻戶曉→曉以利害→害羣之馬→馬革裹尸→尸利素餐→餐霞吸露→露膽披誠→誠心實意→意在言外→外寬內明→明白了當→當家立事→事與愿違→違害就利→利綰名牽→牽強附會→會道能說→說長論短→短吃少穿→穿宵連夜→夜郎自大→大快人心→心曠神飛→飛沙走石→石心木腸→腸肥腦滿→滿山遍野→野心勃勃→勃然變色→色如死灰→灰身泯智→智藏瘝在→在谷滿谷→谷父蠶母→母慈子孝→孝子慈孫→孫康映雪→雪鬢霜毛→毛發倒豎→豎子成名→名同實異→異聞傳說→說今道古→古木參天→天生麗質→質非文是
家喻戶曉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家喻戶曉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家喻戶曉讀音拼音怎么寫,家喻戶曉近義詞、家喻戶曉反義詞、家喻戶曉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jiayuhuxia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