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虧一簣拼音(讀音)】:gōng kuī yī kuì
【功虧一簣近義詞】: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類似成語
【功虧一簣反義詞】:大功告成、善始善終
【功虧一簣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功敗垂成
功虧一簣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功虧一簣的意思解釋:
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diǎn)沒能完成。 >> 功虧一簣的故事
功:功業(yè),事業(yè)。虧;缺少。簣:盛土的筐子。筑土成山的功夫只缺少一筐土。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的一點(diǎn)力量而沒有能夠完成。常含惋惜之意。《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漢書·禮樂志》:“譬如為山,未成一匱,止,吾止也。”唐·顏師古注:“匱者,織草為器,所以盛土也。言為山欲成,尚少一匱之土,止而不為,則其功終已不就。如斯之人,吾所不能教喻也。”《北史·若干惠傳》:“(惠)至弘農(nóng),見周文,陳賊形勢,恨其垂成之功,虧于一簣,@郗不自勝。”《晉書·東海王越傳贊》:“長沙奉國,始終靡慝;功虧一簣,奄罹殘賊。”亦作“九仞一簣”、“一簣功虧”。
- 功虧一簣成語釋義:
功:所做的事情;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diǎn)沒能完成。
- 功虧一簣出處:
《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功虧一簣典故:
古時(shí),有一個(gè)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論嚴(yán)寒酷暑,廢寢忘食地從遠(yuǎn)處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終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這一天也如往常一樣,雞剛叫就起床開工,一筐又一筐,眼看著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來,認(rèn)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總認(rèn)為只有一筐土而偷懶,所以這一筐土至死他也沒堆上,終究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還是沒有堆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功虧一簣?jiān)炀洌?dt>
倘朝廷內(nèi)外不和,動(dòng)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功虧一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 功虧一簣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功虧一簣成語繁體:
- 功虧一簣
- 功虧一簣成語正音:
- 一,不能讀作“yì”。
- 功虧一簣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功虧一簣成語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成語
- 功虧一簣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功虧一簣類似成語:
【九仞一簣】: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略語。比喻功敗垂成。
【虧于一簣】: 虧:缺,欠;簣:裝土的竹筐。積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diǎn)而未能成功
【山虧一簣】: 比喻功敗垂成。
【山虧一蕢】: 《書·旅獒》“爲(wèi)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節(jié)縮。喻功敗垂成。 梁啟超 《過渡時(shí)代論》:“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猶爲(wèi)棄井;山虧一蕢,遂無成功。”
【未成一簣】: 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
- 功虧一簣成語接龍:
功行圓滿→滿坑滿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飲亡何→何樂不為→為法自弊→弊絕風(fēng)清→清心寡欲→欲罷不能→能者為師→師出無名→名正言順→順風(fēng)行船→船堅(jiān)炮利→利齒伶牙→牙白口清→清歌妙舞→舞鳳飛龍→龍首豕足→足不出戶→戶樞不蠹→蠹民梗政→政通人和→和風(fēng)麗日→日誦五車→車量斗數(shù)→數(shù)見不鮮→鮮蹦活跳→跳丸日月→月下老人→人一己百→百孔千瘡→瘡好忘痛→痛哭流涕→涕泗交下→下情上達(dá)→達(dá)權(quán)知變→變臉變色→色絲虀臼→臼頭深目→目不邪視→視如敝屐→屐齒之折→折矩周規(guī)→規(guī)繩矩墨
功虧一簣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xì)介紹了功虧一簣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功虧一簣讀音拼音怎么寫,功虧一簣近義詞、功虧一簣反義詞、功虧一簣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gongkuiyik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