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離析拼音(讀音)】:fēn bēng lí xī
【分崩離析近義詞】: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類似成語
【分崩離析反義詞】:堅不可摧
【分崩離析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分崩離析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分崩離析的意思解釋:
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 分崩離析的故事
分:分開。崩:倒塌。離:離開。析:分開、瓦解、離散。形容國家或集團等分裂離散,不能保持團結(jié)統(tǒng)一。《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唐·崔=甫《上宰相箋》:“孔明以分崩離析之時,事要荒割據(jù)之主,尚能恢弘王度,克廣德心。”亦作“分崩蕩析”。
- 分崩離析成語釋義:
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 分崩離析出處:
《論語·季氏》:“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 分崩離析典故:
春秋時,魯國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費邑(今山東費縣),他雖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權(quán)勢極大,甚至超出當(dāng)時國君魯哀公。季康子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想攻伐附近的一個叫顓臾的小國,把它并吞過來。
孔子的學(xué)生冉有和子路當(dāng)時都是季康子的謀臣,他倆覺得很難諫勸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卻懷疑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說:“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孔子說:“你倆既然輔佐季康,就應(yīng)該盡力勸阻他。”,冉有又說:“不過,如今顓臾的國力越來越強大。現(xiàn)在不攻取,以后可能會成為禍患。”,孔子說:“這話不對!治理一個國家,不必去擔(dān)憂土地、人口的多少;而應(yīng)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百姓一安定,國家就會富強。這時再施行仁義禮樂的政教來廣泛招致遠(yuǎn)方的百姓,讓他們能安居樂業(yè)。而你們倆輔佐季康,使得遠(yuǎn)方的百姓離心而不來歸附,人民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國家處于分崩離析的情況下,還想去用武力攻伐顓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煩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蕭墻”是國君宮門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煩在內(nèi)部而不在外面。在這個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個成語“禍起蕭墻”,形容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 分崩離析造句:
戰(zhàn)爭使全國分崩離析的局面變成了比較團結(jié)的局面。(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 分崩離析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分崩離析成語繁體:
- 分崩離析
- 分崩離析成語正音:
- 分,不能讀作“fèn”。
- 分崩離析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分崩離析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
- 分崩離析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分崩離析類似成語:
【一字不落】: 落:丟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細(xì)逐字逐句地閱讀或背誦
【井臼親操】: 井:汲水;臼:舂米。指親自操作家務(wù)。
【傷化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fēng)俗。
【六親無靠】: 形容很孤獨,沒有親屬可依靠。
【別出新意】: 指獨創(chuàng)一格,與眾不同。
【千形萬狀】: 各式各樣的形狀。形容變化多。
- 分崩離析成語接龍:
分崩離析→析肝劌膽→膽壯氣粗→粗中有細(xì)→細(xì)入毫芒→芒刺在背→背義忘恩→恩斷意絕→絕甘分少→少吃儉用→用盡心機→機不可失→失精落彩→彩鳳隨鴉→鴉巢生鳳→鳳舞龍飛→飛鷹奔犬→犬吠之警→警憒覺聾→聾者之歌→歌鶯舞燕→燕巢衛(wèi)幕→幕燕鼎魚→魚沉鴈渺→渺無音信→信口開呵→呵佛罵祖→祖宗法度→度長絜短→短刀直入→入情入理→理不忘亂→亂瓊碎玉→玉碎香消→消遙自在→在此一舉→舉棋若定→定于一尊→尊姓大名→名滿天下→下車作威→威鳳祥麟→麟鳳一毛→毛發(fā)倒豎→豎子成名→名利雙收
分崩離析成語相關(guān)問題
以上詳細(xì)介紹了分崩離析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分崩離析讀音拼音怎么寫,分崩離析近義詞、分崩離析反義詞、分崩離析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wǎng)站發(fā)布,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fenbengli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