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編殘簡拼音(讀音)】:duàn biān cán jiǎn
【斷編殘簡近義詞】:斷簡殘編 類似成語
【斷編殘簡反義詞】:無
【斷編殘簡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斷編殘簡的意思解釋、造句、出處典故、成語接龍
- 斷編殘簡的意思解釋:
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章。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宋·歐陽修《論刪去〈九經正義〉中讖緯札子》:“殘編斷簡,出于屋壁。”《宋史·歐陽修傳》:“好古嗜學,凡周、漢以降,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亦作“斷簡殘編”,“殘編斷簡”,“殘章斷簡”。
染:沾染。佛家稱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耳、眼、鼻、舌、身、意為六根。“六塵”產生于“六根”。①原指佛教徒修行,摒除欲念,保持身心純潔,六根不被六塵所玷污,保持“六根”清靜,后來“六塵”亦作“一塵不染”。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他從小出家,真個是五戒具足,一塵不染,在皋亭山顯孝寺住持。”②比喻為官清廉,或人品純潔高尚,絲毫沒有污點。《清史稿·路振亞傳》:“奏入,上嘉之,曰:‘向聞振亞操守廉潔,今覽此奏,非一塵不染者不敢言也。’”清·湯斌《湯子遺書·與李襄水書》:“蒞任以來,一塵不染,興利革弊,造福百姓。”《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三回:“我想他一塵不染,是保得住的了,豈知風波頓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亦作“一塵不涉”。③比喻環境非常清潔或物體十分干凈。宋·田穎《玉山堂文集·攬云臺記》:“花朝月夕,獨自爽懷,一塵不染,萬念胥空。”宋·張耒《柯山集·臘初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亦作“一塵不倒”、“一塵不受”、“不染一塵”、“無一塵染”、“纖塵不染”。
- 斷編殘簡成語釋義:
詞目斷編殘簡發音duànbiāncánjiǎn釋義編:穿簡的細長皮條;殘:殘缺;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出處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事例金石遺文,~,一切掇拾。★《宋史·歐陽修傳》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 斷編殘簡出處:
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 斷編殘簡典故:
- 斷編殘簡造句:
《宋史·歐陽修傳》:“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
- 斷編殘簡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 斷編殘簡成語繁體:
- 斷編殘簡
- 斷編殘簡成語正音:
- 斷編殘簡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斷編殘簡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斷編殘簡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斷編殘簡類似成語:
【斷垣殘壁】: 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斷墨殘楮】: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斷壁殘垣】: 殘垣:倒了的短墻。殘存和坍塌了的墻壁。形容殘敗的景象。
【斷壁殘璋】: 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象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壁。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斷幅殘紙】: 斷:殘;幅:指小箋。指殘留或不相聯屬的寫有詩文的小箋
【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于湖面而稱著。屬于西湖十景之一。另外歌手許嵩有一首同名歌曲也為《斷橋殘雪》。
- 斷編殘簡成語接龍:
斷編殘簡→簡截了當→當風秉燭→燭照數計→計無返顧→顧后瞻前→前呼后擁→擁書百城→城北徐公→公子王孫→孫龐斗智→智均力敵→敵眾我寡→寡不勝眾→眾難群移→移孝作忠→忠言逆耳→耳聞目睹→睹著知微→微過細故→故弄虛玄→玄妙入神→神差鬼使→使蚊負山→山崩地裂→裂石流云→云屯鳥散→散馬休牛→牛口之下→下喬遷谷→谷馬礪兵→兵慌馬亂→亂世兇年→年登花甲→甲第連云→云淡風輕→輕身下氣→氣斷聲吞→吞吞吐吐→吐氣揚眉→眉眼如畫→畫脂鏤冰→冰魂雪魄→魄散魂消→消息盈沖→沖風冒雨
斷編殘簡成語相關問題
以上詳細介紹了斷編殘簡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斷編殘簡讀音拼音怎么寫,斷編殘簡近義詞、斷編殘簡反義詞、斷編殘簡成語用法等等。
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shcxtech.com/p/duanbiancanjian.html